时间: 2025-05-13 11:4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40:29
原文展示:
従叔母杨氏挽词 苏洵 〔宋代〕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白话文翻译:
老人逝去,宗族悲痛,寒月下,在古老的林地举行葬礼。 白发昭示着邻里的暮年,悲伤难以抚慰子孙的心灵。 多年来的恩赐深埋于幽暗的土地,应当有铭文记载她的美德。 千里之外,封存的词句寄托着哀思,呜咽声中,泪水中的吟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尤其擅长议论,其诗作亦有特色,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为其従叔母杨氏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家族的悲痛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深情地表达了对従叔母杨氏的哀悼之情。诗中,“老人凋丧悲宗党”一句,直接点出了家族因长辈逝去而感到的悲痛。“寒月凄凉葬旧林”则通过凄凉的景象,加深了挽词的哀伤氛围。后两句“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既表达了作者对邻里老去的感慨,也体现了子孙对长辈逝去的无尽伤怀。结尾的“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则通过远距离的哀思传递和哭泣声中的吟唱,将挽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长辈的深切哀悼和对家族悲痛的表达。通过凄凉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族情感的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辙 答案:B
诗中的“旧林”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林地 B. 墓地 C. 家乡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铭文”是什么意思? A. 刻在墓碑上的文字 B. 书信 C. 诗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也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词作,可以与苏洵的这首挽词进行比较。
诗词对比: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苏洵的这首挽词在表达哀悼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苏轼的词作更加抒情,而苏洵的诗作则更加凝练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