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杨纬》

时间: 2025-05-20 17:56:14

诗句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7:56:14

原文展示: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白话文翻译:

在家中对着山木,觉得它们是无言的伴侣。离开家乡无法带它们走,回头看时感到自己很渺小。没想到有杨子这样的人,慷慨地收集了许多木材。他挑选并赠送给我最奇特的山峰,安慰我长久以来的叹息。这些山峰像连绵的城墙一样陡峭,深邃的洞穴幽深可探。它们环绕着空虚,仿佛天地都耸立在它们的一半。船行时因为喜欢而载着它们,陆地上携带也不敢偷懒。飘飘然千里之外,有客人来观赏。他们说自己那里没有这样的景物,珍惜得想要交换。我低头笑着不回答,解开缆绳,风帆满载。京洛有幽静的居所,我将要隐居在那里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磊落:形容人品行光明正大。
  • 百段:形容数量多。
  • 连城:比喻山峰高耸,像连绵的城墙。
  • 邃洞:深邃的洞穴。
  • 回合:环绕。
  • 空虚:空旷。
  • 陆挈:陆地上携带。
  • 抵头:低头。
  • 解缆:解开缆绳。
  • 京洛:指京城洛阳。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与杨纬的友情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写给友人杨纬的,表达了对杨纬赠送山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家居对山木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磊落收百段”和“拣赠最奇峰”等句,生动描绘了杨纬的慷慨和作者的感激。后文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如“连城尽如削”和“邃洞幽可款”,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深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显示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在家中对着山木,觉得它们是无言的伴侣。
  2.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离开家乡无法带它们走,回头看时感到自己很渺小。
  3.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没想到有杨子这样的人,慷慨地收集了许多木材。
  4.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他挑选并赠送给我最奇特的山峰,安慰我长久以来的叹息。
  5.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这些山峰像连绵的城墙一样陡峭,深邃的洞穴幽深可探。
  6.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它们环绕着空虚,仿佛天地都耸立在它们的一半。
  7.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船行时因为喜欢而载着它们,陆地上携带也不敢偷懒。
  8.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飘飘然千里之外,有客人来观赏。
  9.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他们说自己那里没有这样的景物,珍惜得想要交换。
  10.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我低头笑着不回答,解开缆绳,风帆满载。
  11.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京洛有幽静的居所,我将要隐居在那里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连城尽如削”比喻山峰的陡峭。
  • 拟人:如“回合抱空虚”赋予山峰环绕的动作。
  • 对仗:如“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作者与杨纬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木:象征自然和宁静。
  • 奇峰:象征壮丽和奇特。
  • 连城:象征高耸和坚固。
  • 邃洞:象征深邃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洵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杨子”是指谁? A. 杨纬 B. 杨修 C. 杨慎 D. 杨炯

  3. 诗中“连城尽如削”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城墙 C. 树木 D. 洞穴

答案:

  1. B. 宋代
  2. A. 杨纬
  3. A. 山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洵《寄杨纬》: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赤壁赋》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奉慈寺主居简 游慈云 次韵弟观咏丹山池荷 其二 饮于梅山弟家醉书八首 山居避难六首 次韵段约斋送弟嗣宗来赴吾邑县尉 答妻侄赵良藩问学 谢前人留宿饮食 挽卓生甫二首 村景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成精作怪 哭笑不得 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耳根清净 毡上拖毛 业字旁的字 青山翠谷 提手旁的字 肉袒负荆 解结 磕脑 戈字旁的字 头势 抽祕骋妍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