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8:19
藤樽 苏洵 〔宋代〕
苦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机。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苦藤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紧缩的样子似乎没有用处。 没想到它还是成了负担,被挖空做成酒杯。 你知道我喜欢与众不同,赠给我这乡村酿的酒, 在心情衰落时感到多愁善感,为了你我应该多次打开。 藤樽的形状像螺壳,乡村的酒绿得像水一样。 打开酒樽自己敬酒,整天都成了野外的醉汉。 青莎可以做成席子,白石可以做成机杼。 何时才能用清泉来斟酒,永远思念君子。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古朴,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幽谷中发现苦藤,并将其制成酒杯,用以酌酒的情景。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这首诗以苦藤制成酒杯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幽谷中的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苦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描绘了苦藤的形态,而“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则展现了作者的巧思和创造力。后文通过“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等句,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酒杯和酒的形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结尾的“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洵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苦藤制成酒杯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寻找慰藉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藤樽”是用什么制成的? A. 苦藤 B. 青莎 C. 白石 D. 清泉
诗中的“村醅”指的是什么? A. 乡村酿的酒 B. 清泉 C. 苦藤 D. 白石
诗的结尾“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D.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