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时间: 2025-05-11 14:37:34

诗句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37:34

原文展示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白话文翻译

枯松、怪石、霜竹枝,这些景物中谁知道其中的可爱之处呢?我能感知却难以言说,想说又怕说得不真实。羡慕你笔下有新意,瞬间万种形态一挥而就。让我忘却言语,只能独自微笑,心中所想总能通过你的画作表达出来。问你为何如此微笑却不回答,难道你也觉得难以言辞吗?白天在空中书写,夜晚在被上作画,当你得意时尤其显得痴迷。纸张纷纷落下,自己并不珍惜,坐客们争相抢夺,相互欺骗。富贵豪强在面前,我却谢绝不与,唯独你赠画给我,怜悯我的衰老。我将枕着竹席躺在画下,夜晚继续点灯,早晨忘记做饭。门前有人敲门也不必回应,老病之人,谁还会称呼我呢?

注释

  • 枯松怪石霜竹枝: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枯松、怪石、霜竹枝都是具有特色的自然元素。
  • 倏忽万状成一挥:形容画作迅速完成,形态万千。
  • 昼行书空夜画被:形容作者不分昼夜地创作。
  • 方其得意尤若痴:形容作者在创作时的痴迷状态。
  • 纷纷落纸不自惜:形容作者对作品的不珍惜,随意丢弃。
  • 贵豪满前谢不与:形容作者不与权贵交往。
  • 暮续膏火朝忘炊:形容作者沉浸在创作中,忘记了日常生活。
  • 门前剥喙不须应:形容作者对外界的声音不加理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古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洵写给友人可许的,表达了对可许画作的欣赏和对自己无法言说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艺术创作的痴迷和对世俗的疏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画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枯松怪石霜竹枝”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不失生机的自然画面,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作者羡慕友人“笔端有新意”,形容其画作“倏忽万状成一挥”,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神奇和魅力。诗中“使我忘言惟独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作品的共鸣和无法言说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艺术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枯松怪石霜竹枝:描绘自然景物,营造静谧氛围。
  2. 中有可爱知者谁:提出疑问,引出对艺术的思考。
  3. 我能知之不能说:表达对艺术的感知和无法言说的困境。
  4. 欲说常恐天真非:担心言辞无法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
  5. 羡君笔端有新意:赞美友人的艺术创作。
  6. 倏忽万状成一挥:形容友人画作的迅速和多样。
  7. 使我忘言惟独笑: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共鸣和无法言说的感慨。
  8. 意所欲说辄见之: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
  9. 问胡为然笑不答:对友人的微笑表示不解。
  10. 无乃君亦难为辞:猜测友人也难以言辞表达。
  11. 昼行书空夜画被:形容不分昼夜的创作状态。
  12. 方其得意尤若痴:形容创作时的痴迷状态。
  13. 纷纷落纸不自惜:形容对作品的不珍惜。
  14. 坐客争夺相谩欺:形容作品受欢迎,人们争相抢夺。
  15. 贵豪满前谢不与:形容不与权贵交往。
  16. 独许见赠怜我衰:感谢友人赠画,怜悯自己的衰老。
  17. 我当枕簟卧其下:形容将画作视为珍宝。
  18. 暮续膏火朝忘炊:形容沉浸在创作中,忘记日常生活。
  19. 门前剥喙不须应:形容对外界的声音不加理会。
  20. 老病人谁称我为:表达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倏忽万状成一挥”比喻画作迅速完成,形态万千。
  • 拟人:如“枯松怪石霜竹枝”中的“怪石”赋予了石头的生命感。
  • 对仗:如“昼行书空夜画被”中的“昼行”与“夜画”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画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透露出对艺术创作的痴迷和对世俗的疏离,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实自我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松:象征坚韧和不屈。
  • 怪石:象征独特和奇异。
  • 霜竹枝:象征清高和坚韧。
  • 笔端有新意:象征艺术创作的创新和独特。
  • 倏忽万状成一挥:象征艺术创作的迅速和多样。
  • 昼行书空夜画被:象征不分昼夜的创作状态。
  • 方其得意尤若痴:象征创作时的痴迷状态。
  • 纷纷落纸不自惜:象征对作品的不珍惜。
  • 贵豪满前谢不与:象征不与权贵交往。
  • 暮续膏火朝忘炊:象征沉浸在创作中,忘记日常生活。
  • 门前剥喙不须应:象征对外界的声音不加理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枯松怪石霜竹枝”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物?

    • A. 生机勃勃的森林
    • B. 静谧的自然画面
    • C. 热闹的市集
    • D. 繁忙的农田
  2. 作者羡慕友人的什么?

    • A. 财富
    • B. 地位
    • C. 艺术创作
    • D. 学识
  3. 诗中“使我忘言惟独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愤怒
    • C. 共鸣和无法言说的感慨
    • D. 喜悦
  4. 作者为何“贵豪满前谢不与”?

    • A. 不喜欢权贵
    • B. 不擅长社交
    • C. 专注于艺术创作
    • D. 身体不适

答案

  1. B
  2. C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通过对亭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苏洵的这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但苏轼的诗更加直接和豪放,而苏洵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选》:收录了苏洵的精选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苏洵的诗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定风波 其三 闺思 定风波 其一 定风波·小鬟 定风波·寄谢五 定风波(感旧) 定风波令/定风波 其四 与孙祖恭求酴醾 定风波 定风波 周鸥塘种水图 定风波 洞庭湖候风 定风波·夕阳,以欧阳炯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圆场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目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无伤无臭 包含膏的词语有哪些 耸激 孔殷 承衾 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黄花 绞丝旁的字 包含鞘的词语有哪些 茁茁壮壮 乘人不备 艸字旁的字 明弃暗取 矫矫不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