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碛砂寺》

时间: 2025-05-02 15:19:17

诗句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

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

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

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

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9:17

原文展示:

碛砂寺 归有光 〔明代〕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 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 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 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 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

白话文翻译:

远远望见石柱矗立,便知是寺庙的遗址。 莲花般的殿宇已被战火摧毁,土墙蜿蜒曲折。 天边淡淡的色彩,梅花在寒冷的雨中绽放。 溪水回绕,竹树交错,风吹动鸟雀飞起。 日暮时分,湖波深邃,苍茫的白云笼罩其中。

注释:

  • 招提:指寺庙。
  • 莲宇:比喻寺庙的殿宇,如莲花般美丽。
  • 燹荡:指战火摧毁。
  • 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
  • 淡淡远天色:形容天边色彩淡雅。
  • 梅花带寒雨:梅花在寒冷的雨中开放。
  • 溪回竹树交:溪水回绕,竹树交错。
  • 日暮湖波深:日暮时分,湖水显得深邃。
  • 苍茫白云里:苍茫的白云笼罩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碛砂寺的遗址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古迹被毁。归有光通过描绘碛砂寺的遗址,寄托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碛砂寺遗址的荒凉景象。首句“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通过石柱的矗立,点明了遗址的身份。接着,“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用“莲宇”和“土墙”的对比,突出了战火的无情和遗址的凄凉。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最后,“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以苍茫的白云和深邃的湖波,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通过石柱的矗立,点明了遗址的身份,暗示了寺庙曾经的辉煌。
  2. “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用“莲宇”和“土墙”的对比,突出了战火的无情和遗址的凄凉。
  3. “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通过对天色和梅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忧伤的氛围。
  4. “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
  5. “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以苍茫的白云和深邃的湖波,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莲宇”和“土墙”的对比,突出了战火的无情和遗址的凄凉。
  • 象征:以苍茫的白云和深邃的湖波,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
  • 拟人:通过“风吹鸟雀起”,赋予风和鸟雀以动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碛砂寺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寄托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石柱:象征着寺庙的遗址,暗示了曾经的辉煌。
  • 莲宇:比喻寺庙的殿宇,如莲花般美丽,象征着往昔的辉煌。
  • 土墙:象征着遗址的凄凉,与“莲宇”形成对比。
  • 淡淡远天色:象征着淡雅而忧伤的氛围。
  • 梅花带寒雨:象征着坚韧和美丽,即使在寒冷的雨中依然绽放。
  • 溪回竹树交:象征着自然的静谧和和谐。
  • 日暮湖波深: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
  • 苍茫白云里: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招提”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宫殿 C. 城墙 D. 桥梁

  2. 诗中的“莲宇”象征着什么? A. 战火 B. 遗址 C. 往昔的辉煌 D. 凄凉

  3. 诗中的“淡淡远天色”描绘了什么? A. 天边的色彩 B. 梅花的颜色 C. 湖波的颜色 D. 土墙的颜色

  4. 诗中的“日暮湖波深”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深远 B. 人生的无常 C. 湖水的深邃 D. 白云的苍茫

答案:1. A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归有光《碛砂寺》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 归有光《碛砂寺》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参考资料:

  • 《归有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月·八月十四夕集冰丝厂,依白石体并韵 湘月·题陈叔同如升绿梅花下填词图 湘月 湘月 荷苞 湘月 题李洞庭先生所藏康南海遗札墨迹 湘月 其四 腊八前二日,写梅寿内,仍用前韵 湘月 其三 为叔通写朱梅,赋此,叠前韵,仍谱四声 湘月 其二 冬至子夜叠前韵 湘月 秋鹭 湘月 秋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许 片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肝胆胡越 包含帆的成语 心猿意马 祥图 車字旁的字 严刑峻法 尣字旁的字 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床结尾的成语 牛鼎烹鸡 齐字旁的字 事到临头 因势顺导 酌献 金榜挂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