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仙都山鹿》

时间: 2025-07-27 20:47:47

诗句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7:47

原文展示:

仙都山鹿 苏洵 〔宋代〕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客人还未到达,如何能见到?昨夜有几声鹿鸣,高亢得似乎穿透了云层。这应该是仙君的老仆人,当时他招待客人的心意依然勤恳。

注释:

  • 仙都山:指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 僮仆:仆人。
  • 掌客:招待客人。

典故解析:

  • 仙君:指仙人,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 老僮仆:指仙人的老仆人,这里用以形容鹿的神秘和古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不多,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仙都山听到鹿鸣的情景,通过鹿鸣的神秘和高亢,联想到仙君的老仆人,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古老传说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都山鹿的鸣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的“昨夜数声高出云”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鹿鸣的高亢,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达天际。这种声音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加深了诗歌的神秘感。后两句通过联想,将鹿鸣与仙君的老仆人联系起来,暗示了鹿的神秘身份和古老传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仙气和古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客来未到何从见”,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客人还未到达,如何能见到仙都山的鹿。
  • 第二句“昨夜数声高出云”,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鹿鸣的声音,即使客人未到,也能感受到鹿的存在。
  • 第三句“应是仙君老僮仆”,通过联想,将鹿鸣与仙君的老仆人联系起来,赋予了鹿以神秘的身份。
  • 第四句“当时掌客意犹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联想,暗示了鹿的古老和勤恳。

修辞手法:

  • 夸张:“昨夜数声高出云”中的“高出云”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鹿鸣的高亢和神秘。
  • 联想:通过将鹿鸣与仙君的老仆人联系起来,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古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古老传说的怀念。通过描绘仙都山鹿的鸣声,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古老传说的敬仰。

意象分析:

  • 鹿鸣: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鹿鸣象征着神秘和古老,通过其高亢的声音,传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仙都山”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山 B. 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2. 诗中的“昨夜数声高出云”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3. 诗中的“应是仙君老僮仆”暗示了什么? A. 鹿的普通身份 B. 鹿的神秘身份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古老传说的敬仰。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相比,苏洵的《仙都山鹿》更加简洁,通过鹿鸣的声音,直接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 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苏洵的诗更加注重现实与传说的结合,通过鹿鸣的神秘,传达了对古老传说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收录了苏洵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苏洵及其作品的详细背景信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陈司训奔丧还严州 次韵来梓见赠一首 盐井 四月二十七梦起作 题丁观加画《蟠龙桥上雨花亭》 次直指老人韵送璠化士兼呈丘中大 其二 折梅 题画菊寿人母 怀古十首 其一 燕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边口 齒字旁的字 样结尾的成语 牝牡骊黄 凡胎肉眼 顺行 促忙促急 田字旁的字 无治 海结尾的成语 一重一掩 续命 干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鼎右 好问则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