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28
阊阖祥光起,班行好语催。
青郊随候应,黄道似初开。
梦绕天门去,风从震地回。
东西行白日,南北验清台。
晓殿分龙角,春城转斗魁。
中天符四七,人物万方来。
阊阖门上祥和的光辉升起,班马的行列中传来美好的言辞催促。
青郊的景色随即应和着,黄道似乎刚刚开启。
梦中我向天门而去,风从震动大地的地方回来。
东西方向的白日正在行进,南北方向的清台在检验。
晨曦下的殿堂分开了龙角,春天的城市转变为斗魁。
中天的符号是四和七,来自各方的万众汇聚而来。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春天的气息。他的诗风清新而富有韵味,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以春光明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这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篇便以“阊阖祥光起”引入,犹如春天的曙光照亮大地,令人感受到一种焕然一新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青郊的景色,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自然环境,令人仿佛置身于青翠的乡野之中。通过对“黄道”的提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梦绕天门去,风从震地回”一句,富有梦幻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梦境中的天门象征着理想的达成,而返回的风则寓意着追寻理想过程中的种种波折。最后,诗人在描绘晨曦下的春城与万众来朝的场景中,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生动与繁荣,形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希望,激发读者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
诗词测试:
“阊阖祥光起”中的“阊阖”指代什么?
A. 古代城门
B. 春天的光辉
C. 美好的言辞
诗中“梦绕天门去”的意思是?
A. 梦见天门
B. 向理想前进
C. 春天的景象
“东西行白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夜晚
B. 白天的光辉
C. 乡野的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刘辰翁的《春景》更加注重春天的细腻描绘和生命的复苏,而王之涣则更加关注壮丽的自然景观。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