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47
秋景 月满秋夜长
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尘世如同浩瀚的海洋,月光洒满大地。一轮明月正好悬在空中,夜晚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只有三五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四面八方的光辉显得更加明亮。高台似乎仍在正午之时,梧桐树下的井水似乎已经要结霜。时间如箭般飞逝,迷失在青海之上,栏杆上阳光的影子在悄然移动。雪白的痕迹依然留存,何必急于促进太阳的升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秋夜,正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深思的体现。在宋代,秋天常被赋予了丰收与思念的寓意,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秋夜的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悠长的夜晚,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展开了对时间流逝的沉思。开头以“尘世如天海”比喻人间的广大与纷扰,随即转向月光下的宁静,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诗中“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展现了秋季的丰盈与夜晚的漫长,诗人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与思考。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表达了星星的稀少与明亮,仿佛在强调即使在漫长的夜晚,依然有光明的指引。接下来的“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则将夜晚与白昼交织,表现了时间的流动与季节的变迁。最后几句“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更是将思绪引向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淡然。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幽远,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夜的月亮展开,探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淡然态度,蕴含着一种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尘世如天海”的比喻意指什么?
A. 人间的喧嚣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D. 星星的排列
诗中提到的“扶桑”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
C. 古代的城市
D. 一种乐器
诗中“百刻夜偏长”的意思是?
A. 夜晚时间短
B. 夜晚时间漫长
C. 夜晚没有星星
D. 夜晚静谧无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