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48:04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这位先生的名声显赫,家中却没有积蓄的财富。
可惜啊,曾经在湖海之间,校对过蓬莱的书籍。
外物并非我的本意,这一生如同空荡荡的,毫无滋味。
我所思念的只是偶尔兴致所致,远行时仅凭一辆单车。
高尚的道理在世间坎坷,旧友却愿意为我夸耀。
空谈青色的院落,却不愿意承受明亮的房舍。
百里之内人家满盈,片言之语争执不休。
手中持着《莲花经》,目送飞鸟的余影。
在南路告别的黄昏,炎热的云彩中伏着初始的阳光。
这趟行程若不遂愿,回去便吃芦洲的鱼。
李颀,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青山,生于大历年间。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与同时代的诗人如王之涣、王维等风格相近。
本诗写于送别友人綦毋三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无奈。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内容丰富,情感深邃。诗中开篇即以“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引入,展现了一位有德之士却无富贵之家的对比,突显了世俗与理想的冲突。接下来的“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理想追求的追忆和惋惜,仿佛在诉说自己曾经的志向与现实的落差。
诗中“此生空澹如”,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空虚。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到“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反映了对世事的无奈以及旧友的鼓励,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描绘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争执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社会的喧嚣与个体的孤独。最后几句“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则是对内心向往宁静生活的表达,意味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送别之际,结合人生哲理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李颀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厚而不失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李颀的诗歌风格如何?
诗中“百里人户满”描绘了什么?
“手持莲花经”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