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38:13
春送从叔游襄阳
作者:李颀 〔唐代〕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
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
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
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分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认为,分别的痛苦并不仅限于此刻,而是因为他被抛弃于宗族的光辉之下。曾经用五经的箱子,现在却要背负着千里的行程。为了准备粮食,回头看庭院里的草,羸弱的马在清晨发出鸣叫。喝着斗酒对着寒食,杂花在晚晴中分外宜人。春天的衣服在洲际的路上采摘,夜晚则在南阳城饮酒。梦中客游岘山的清晨,渔歌在江水中悠然回响。楚地的风俗少有人理解,远游的心情难以表达。同行的人在谷中应邀,刺史在郊外迎接。只合侍奉丹扆,反而使我不得不辞别京城。此时正值春天将尽,叹息声向流莺而去。
作者介绍:李颀(约690-763年),字君彦,唐代诗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曾任职于朝廷,交游广泛,以诗才闻名于世,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颀在春天送别从叔去襄阳时写的,表达了他对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远行的惆怅。
《春送从叔游襄阳》是一首饱含离愁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气息与分别的苦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内敛,诗人不仅是对友人的惜别,更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寒食”、“斗酒”等意象,勾勒出春天的温暖和节日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亲友离去,孤独感油然而生。
李颀用“羸马诘朝鸣”描绘出一种无奈的状态,象征着出行的艰辛与旅途的漫长。诗人自述“楚俗少相知”,表明了他在外地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在春天接近尾声时的惆怅,流莺的叹息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悲伤。这种情感的浓厚与春天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与分别的苦痛,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楚俗少相知”中的“楚俗”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羸马”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