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39
《送崔侍御赴京》
作者:李颀 〔唐代〕
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临赤墀。
肃肃仪仗里,风生鹰隼姿。
一从登甲科,三拜皆宪司。
按俗又如此,为郎何太迟。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
惜别醉芳草,前山劳梦思。
长长的路上绿槐荫蔽,骏马低垂着青丝缰绳。
柱史前去谒见承明,翩翩而行即将赴京。
在千官聚集的朝会上,奏事时正临近赤色的台阶。
在肃穆的仪仗队伍中,风中飞舞着鹰和隼的姿态。
一旦登上甲科,三次拜见宪司。
照着俗例如此,为何对郎君还如此迟疑呢?
在暮春的月色中送君,花瓣飘落在城南的边缘。
惜别时醉倒在芳草之中,前山的梦思令人劳累。
李颀(约690年-759年),唐代诗人,字常侍,号少游,主要以七言诗和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送别和山水景色。李颀在诗歌创作中,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送崔侍御赴京》是李颀为送别好友崔侍御而作,崔侍御即将赴京任职,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仕途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朋友即将赴京的情景,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开头两句描绘了绿色的槐树荫蔽长路,骏马低垂着青缰绳,生动地表现了即将出发的气氛。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朝廷的描写,表现出崔侍御的前途光明,然而在庄重的仪仗队伍中,诗人心中的不舍与惆怅愈加明显。
后半部分的“按俗又如此,为郎何太迟”一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望,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哀伤。结尾两句,诗人用“惜别醉芳草,前山劳梦思”来总结,既有对美好春日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惘和不安,表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既有对春天生机的描绘,又有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前途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崔侍御的祝福与不舍之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柱史”是指什么?
A. 官员
B. 学者
C. 商人
D. 农民
“送君暮春月”中的“暮春”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尾声?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赤墀”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权力与荣耀
C. 友情
D. 离别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兴奋
B. 祝福与不舍
C. 愤怒
D.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