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0:01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
作者:李璮 〔宋代〕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
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
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
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
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
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我腰间佩刀,头上戴着从军的帕子,独自倚在戍楼上凝视远方。
中原的景象,如同狐狸的巢穴和兔子的洞穴,余晖映照着暮烟。
我放下笔来书写心怀,枕着兵器待到清晨,年少的我在陇西。
快乐的时光如电光一般快速流逝,容易长出肥肉,不如改换调子。
世事如同沧海变为田地,看看世人经历了多少次惊扰。
战争频繁,不停歇息,靠谁来驱赶清扫。
眼中所见的山河,心中所怀的事业,发出一声长啸。
太平的时光即将来临,燕赵大地将会稳稳一百年。
李璮(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兰亭,宋代诗人,世称“边塞诗人”。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战争、边塞和家国情怀,表现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国家多战,民族精神亟需激励。诗人通过描绘从军的艰辛与豪情,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士人情怀。
这首《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诗人以“腰刀首帕从军”开篇,直接展示了军人的身份,营造出一种英勇无畏的氛围。接着描绘了戍楼的孤独与对中原景象的凝眸,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壮阔的胸怀。诗中提到“投笔书怀,枕戈待旦”,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暗示了士人对于个人抱负与国家责任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世变沧海成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虽然战乱频频,但他仍然怀有一腔报国之情。最后一句“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则流露出对未来和平的期待,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士人的豪情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体现了李璮身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争、家国情怀与理想。诗人通过对从军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士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切思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与忧患意识。
诗中提到“腰刀”的意义是什么?
A. 代表士人的身份
B. 代表和平
C. 代表财富
“世变沧海成田”中的“沧海”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社会的变迁
C. 自然的美好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中立
C. 乐观
通过对比与分析,不同诗人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但都在表达对家国的关怀与历史的思考中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