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56:12
罗生殊众色,独为表华滋。
虽杂蕙兰处,无争桃李时。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
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
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花卉的美丽场景,强调了其中一种花的独特和迷人。即使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它依然显得特别,像是独自开放的华丽。虽然这里有蕙兰,但与桃李的争奇斗艳并没有关系。诗人和朋友们在闲暇之时,约定在夕阳西下时聚会在庭院。密集的叶子上散落着红色的花点,柔美的枝条惊动了紫色的花蕊。诗人对这些芳香的花卉爱不释手,希望能够摘取带回。
李颀,字梦得,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66年。他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李颀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语言简练却富有表现力。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李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聚会时所作,描绘了庭院中花卉的美丽与闲暇时光的乐趣。
这首诗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用“罗生殊众色”引入,显得色彩斑斓,吸引着读者的注意。此后,诗人强调了其中一种花的独特之美,虽然周围有其他花卉,但没有争抢的气氛,反而显得和谐宁静。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夕阳下的庭院聚会的场景,充满了人情味。这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亲切。
而后半部分的“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朵与叶子的美丽相映成趣,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最后两句“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法割舍和深切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以花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暇生活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中提到的“蕙兰”象征什么?
A. 高洁
B. 富贵
C. 活泼
D. 忍耐
“同人趋府暇”中的“同人”指什么?
A. 家人
B. 朋友
C. 陌生人
D. 诗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无奈
C. 喜悦
D. 怀念
《山居秋暝》与《魏仓曹宅各赋一物得当轩石竹》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而李颀则更关注花卉的细腻之美。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