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38:14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作者: 李颀 〔唐代〕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
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这首诗描绘了长寿寺中一口新修的井,诗人以井为主线,表达了对僧居生活的惬意和内心的宁静。久居寺院的人们常常过来这里观看这口井,白色的石头环绕着新修的井口,依旧长满青苔的栏杆矗立在旁。一个空瓶缓缓地放下井中,长绳在辘轳上盘旋。境界因内心的清净而显得宁静,泉水的底部透出一丝寒意。钟声响起时,心灵得到了洗礼,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到格外安闲。
李颀(约公元690年-约公元749年),字君舍,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唐朝的中央和地方官职。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
此诗写于唐代长寿寺,是诗人对寺院生活的感悟与抒发。长寿寺以环境清幽著称,诗人在这里感受到平和宁静的生活,结合对新井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是一首通过井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安宁与自然和谐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李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两句“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即是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长时间的僧院生活使得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井水清澈,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则描绘了新修的井口和青苔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常在。诗中“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不仅描绘出提水的情景,更暗示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最后的“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诗人通过内心的清净,看到了泉水的底部,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宁静。而“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展现了深邃的哲理,表现了李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苔”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青苔
C. 石头
D. 树木
诗中的“境界因心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生活的烦恼
B. 内心的清净影响外在的环境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喧嚣生活的向往
“钟鸣时灌顶”中的“灌顶”指的是什么?
A. 灌水
B. 心灵的启迪
C. 头部的疼痛
D. 休息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颀的《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更侧重于寺院的生活细节和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整体印象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