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42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这首诗描绘了涪江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感悟。诗的开头强调不影响南方的农田,北方的江流已经被开辟出来。涪水的流向开始改变,浔阳的船只也随之而来。清澈的潭水初次用来捣药,波动的水面似乎在等待垂钩。远山在三里之外显得疏朗,从这点可以感知它经历了无数个秋天。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哲思。
此诗创作于唐代,表达了诗人在涪江边所见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思考。
这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与恰当的对比,展现了涪江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活动的和谐。首联“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以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既表现出人类开拓的成就,又隐含着对自然的敬重。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生动地描绘出水流的变迁,舟船的来往,展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劳动的情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最后一句“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通过山的疏远与时间的流逝,传达出一种哲理,暗示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与情感深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亩”指什么?
A. 农田
B. 山脉
C. 河流
答案: A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涪水方移岸”体现了__的变化。 答案: 自然
判断题:诗中的“山可疏三里”表达了山的近距离感。
答案: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