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

时间: 2025-05-14 15:02:34

诗句

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汨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啮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5:02:34

原文展示:

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汨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啮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

白话文翻译:

客人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行走,细雨如同屋顶漏水般不断滴落。从东吴到西江,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穿着蜡屐的脚步声引起了惊动,穿着油衣的我则笑着看着悬挂的鹑鸟。泥泞的路面让我跌倒,走一步就像是跨过重重关卡。路面泥泞,像鸭子和猪一样,被泥水淹没。我走的路还没走到尽头,一旦晴天来临,心中却感到愧疚。倒塔桥已经断裂,墙壁破损,没有船可以渡过。路人相互传递消息,虽未到达目的地,心中已是长叹。薄暮时分终于走出了一些坎坷,稍微进入袁州山区。虽然石头磨破了我的脚,但我也可以免去在泥中陷没的尴尬。自古以来,行路的人总是吟唱,听者却常常面容憔悴。即使在轩渠旁边还能赋诗作词,诗人却像是痴呆顽固一样。

注释:

  • 涔涔:形容雨水滴落的样子。
  • 蜡屐:一种木底鞋,通常用蜡涂抹以防水。
  • 油衣:防水的衣服。
  • :一种鸟,形状小巧,常在田野间活动。
  • 掀淖:掀起泥泞。
  • 汨没:被泥水淹没。
  • :水道。
  • 愧天悭:对自然的感慨与愧疚,意指未能顺应天气变化而影响出行。
  • 倒塔桥:形容桥梁的损坏。
  • 硗确:用来形容走路的艰难,且逐渐接近山地。
  • :马鞍,这里指代负担。

典故解析:

  • “自古行路吟”:这是对古代行旅中吟诵诗歌的传统的提及,表示行路的人往往会吟唱以解乏。
  • “轩渠”:古代豪宅的水池,诗人自比于能赋诗的人,表达出对自己和诗人身份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如圭,宋代诗人、文学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带有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多雨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和环境的感受。诗中描绘了严酷的行路艰辛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当时人们出行的不易。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行路者在阴雨天气中的种种遭遇生动展现。开篇以“客行无晴时”引入,便立即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天气的阴沉和旅途的艰难。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蜡屐惊踵决”的细节,展现了雨水对行走的影响,脚步声唤起了对自然的无奈与叹息。“油衣笑鹑悬”则用幽默的笔触缓解了旅途的沉重,呈现出诗人乐观的态度。诗中诸多意象,如“掀淖”、“略似鸭与猪”等,生动展现了泥泞的路况,令人感同身受。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一晴愧天悭”道出了对自然的感慨与自我反省,以至于“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揭示了行路者共同的苦恼。最后,诗人用“自古行路吟”总结,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暗含着对诗人身份的自嘲。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行无晴时”:描绘了行路人遇到阴雨天气的苦闷。
  2. “涔涔如漏天”:形象地比喻雨水不断滴落的情景。
  3. “东吴至西江”:指代特定的地理位置,强调旅途的遥远。
  4. “旧岁接新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新旧交替。
  5. “蜡屐惊踵决”:细节描写,表现路途的艰难。
  6. “油衣笑鹑悬”:用幽默的方式反映旅途中的点滴趣事。
  7. “掀淖起复仆”:表现行路中的泥泞与跌倒。
  8. “略似鸭与猪”:形象比喻,强调泥泞的情形。
  9. “我涂未渠穷”:表露出诗人对未来前景的迷茫。
  10. “一晴愧天悭”:感慨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奈。
  11. “倒塔桥已断”:象征道路的断裂,行路的艰辛。
  12. “路人相告语”:表现行路者间的相互关心与交流。
  13. “未到先长叹”:揭示人们对未来的忧虑。
  14. “薄晚得硗确”:描绘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15. “不辞石啮足”:虽有艰辛,仍勇往直前。
  16. “聊免泥没鞯”:反映出对泥泞的无奈与接受。
  17. “自古行路吟”:总结行路者的共同经历。
  18. “听者凋朱颜”:道出听者的辛劳与沧桑。
  19. “轩渠尚能赋”:对诗人身份的自嘲。
  20. “诗人类痴顽”:表现诗人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与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略似鸭与猪”,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行路者的状态。
  • 拟人:如“蜡屐惊踵决”,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韵律感十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艰辛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行路者共同命运的共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外在的旅途困苦,更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勇敢面对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着艰难与困境。
  • 蜡屐:象征行路的工具,代表旅途。
  • 油衣:象征保护,表示对自然的抵御。
  • 泥水:象征障碍与困扰。
  • 倒塔桥:象征断裂与失去,表明行路的艰难。

这些意象不仅具备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种种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屐”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鞋
    • C. 一种衣服
  2. 诗人对天气的态度是?

    • A. 愉悦
    • B. 失落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倒塔桥”象征什么?

    • A. 行路的艰难
    • B. 美好的回忆
    • C. 风景如画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范成大的旅途艰辛形成对比。
  • 《游山西村》:陆游的诗,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与旅行的乐趣。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自冬徂春》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更关注行路的艰辛,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壮美。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存在差异,但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扬子 春郊 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 读史 寄吴成之 图书 将次镇南 答俞秀老 挽舜元胡著作郎 高魏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風字旁的字 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袒露 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非我族类 敏而好古 玩笑 托咎 邑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以义割恩 立刀旁的字 鸣弦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午歳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埙篪相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