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5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7:26
李仲镇懒窝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
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
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
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
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
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
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
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璃盏。
求名时常要受鞭策,访求大道也常常要忍受烦恼。
两边的追求都不能安定,追求三昧的境界不如懒散。
向来南岳的高僧,自称极其清闲。
眼泪收不住,心情也无绪,客人来了又怎么招待呢?
比起懒窝的高处,门外的车辙常常满载。
也不妨高歌一曲,点蜡烛也觉得夜晚太短。
天寒地冻,雪花将要飘落,屋角的黄云在傍晚时分。
如果需要,请你们来二妙,来洗净这玻璃盏。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晚号陶山,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风光,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范成大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尤其在晚年,他更倾向于反映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李仲镇懒窝》作于范成大晚年,诗中表现了一种对名利的超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探讨了名利与内心平静的关系,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纷扰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名利和清闲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两句以“鞭”和“趼”入手,鲜明地呈现出追求名利所带来的困扰与劳苦,接着用“懒”字总结,指出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安逸生活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南岳师”,不仅是指高僧的清闲,更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比显示出诗人对懒散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环境与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对懒窝的赞美。“门外辙常满”暗示了懒窝的吸引力,而“啸歌”与“秉烛苦夜短”则表现了心境的闲适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终以“烦二妙”呼应,传达出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
追求名声总是要受到外界的鞭策,寻求真理也同样要忍受磨难。
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
两者都无法使人安定,内心的宁静与懒散更显珍贵。
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
自古以来,南岳的高僧自称过着极为清闲的生活。
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
泪水收不住,心情混乱,客人来了又怎么款待呢?
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
比起懒窝的舒适,门外的车辙常常满载,暗示隐逸之地的吸引力。
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
也不妨高歌一曲,尽管烛光下的夜晚短暂。
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
冬天寒冷,雪花即将飘落,屋角黄云在傍晚时分。
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璃盏。
如果需要,就请来二妙,洗净这玻璃盏。
全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诗人在对比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倡导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南岳师”是指什么?
诗人对于“懒窝”的态度是:
诗中“门外辙常满”表达了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