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54:58
过太湖
不跨三州地,苏州水最多。
昔年僧为说,今日自经过。
亡国岂无恨,渔人休更歌。
洞庭山一抹,翠霭白云和。
这诗的意思是:我并没有离开三州的地带,而苏州的水却是最多的。昔日有位和尚曾经讲述,今天我正好经过这里。失去国家的人难道就没有仇恨吗?渔夫们不再唱歌了。远处的洞庭山被一抹青翠的云雾笼罩,白云与青山融为一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翁卷(约 1086-1156),字子云,号烟雨,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生于浙江,晚年隐居于山水之间,擅长山水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在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太湖的景色,表达对国家的思考与忧虑。
《过太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诗的开头以地理概念引入,提到苏州的水,暗示着江南水乡的秀美,展现出自然之美。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却逐渐转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亡国岂无恨”一句,直指失去国家的痛苦,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沉重感受。最后,诗人在描绘洞庭山的景色时,用“翠霭白云和”将自然美与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忧思交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历史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引发对过往历史的回忆,提示我们要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敏锐观察和深邃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州地”指的是哪几个地方?
诗中“亡国岂无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渔人”是什么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