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1:1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13:43
《芍药》
作者: 施枢 〔宋代〕
虽殊桃李竞年芳,
色相惟应付梦乡。
纶阁曾看金缕艳,
蕊宫初试玉楼妆。
露凝深浅烟中泪,
日汎温柔雨后香。
幸蜀归来花正好,
可怜不忍看嫔嫱。
这首诗描绘了芍药的美丽与可怜。虽然桃花和李花在一年中的竞相开放中各自芬芳,但它们的颜色和形态都只适合在梦中欣赏。曾在华丽的宫殿中看到金色丝线织成的艳丽花朵,刚刚在花蕊的宫殿中试过的玉楼妆容。露水在烟雾中凝结,深浅交错仿佛泪水;阳光照射下,雨后散发出温柔的香气。幸运的是,刚刚从蜀地归来,看到花正好盛开,但又可怜得不忍心去看那些嫔妃。
施枢,字子翰,号小石,北宋末年人,江苏人。施枢的诗歌以清丽见称,常以自然景物与人事结合,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此诗创作于施枢晚年,描写了他归来看到芍药盛开的情景,既赞美了花的美丽,又流露出对宫中嫔妾的怜惜之情。诗中通过芍药的描写,反映出人间美好而又无奈的情感。
《芍药》是一首以花为题材的古诗,通过描绘芍药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用“虽殊桃李竞年芳”,引入了芍药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强调了芍药在花卉中的独特地位。紧接着,诗人提到“色相惟应付梦乡”,暗示芍药的美丽似乎只存在于梦中,充满了虚幻的色彩。
接着,诗人回忆了在华丽宫殿中看到的金缕花和初试妆容的情景,似乎在唤起对往昔辉煌的追忆。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悲凉。露水与烟雾中交织的泪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失落。诗的尾声提到“可怜不忍看嫔嫱”,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冷漠相结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芍药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深思,使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以芍药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种花?
诗中提到“纶阁”,它指的是什么?
“可怜不忍看嫔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比施枢的《芍药》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但施枢更侧重于花的细腻与美丽,而王维则更突出山水的清幽与宁静。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