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6:06
原文展示
齐安行
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
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
土冈瘦竹青复黄,引水种稻官街旁。
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哳来湖湘。
使君丽谯涂垩赭,门狭不能行两马。
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谷谷黄鸦鸣。
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八九病。
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
白话文翻译
黄州,楚国的分地,有三户人家,用葛蔓搭建的城墙当作楼橹。
江边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市井,城中的平地没有一步是田地。
土冈上的瘦竹青黄交错,引水种稻在官街旁。
客船早晨聚集,傍晚四散,湖湘地区的方言杂乱无章。
使君的华丽楼阁涂着赭色,门狭窄得不能让两匹马并行。
满城蛙声嘈杂,更声混乱,谷风中黄鸦鸣叫。
最让人忧愁的是三伏天热得像蒸笼,北方的客人十有八九生病。
百年的生死都在中州,千万不要来齐安游玩。
注释
- 黄州楚国分三户:黄州在古代属于楚国,这里指黄州是楚国的一部分。
- 葛蔓为城当楼橹:用葛蔓搭建的城墙当作楼橹,形容城墙简陋。
- 江边市井数十家:江边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市井。
- 城中平田无一步:城中的平地没有一步是田地。
- 土冈瘦竹青复黄:土冈上的瘦竹青黄交错。
- 引水种稻官街旁:引水种稻在官街旁。
- 客樯朝集暮四散:客船早晨聚集,傍晚四散。
- 夷言啁哳来湖湘:湖湘地区的方言杂乱无章。
- 使君丽谯涂垩赭:使君的华丽楼阁涂着赭色。
- 门狭不能行两马:门狭窄得不能让两匹马并行。
- 满城蛙噪乱更声:满城蛙声嘈杂,更声混乱。
- 谷风谷谷黄鸦鸣:谷风中黄鸦鸣叫。
- 最愁三伏热如甑:最让人忧愁的是三伏天热得像蒸笼。
- 北客十人八九病:北方的客人十有八九生病。
- 百年生死向中州:百年的生死都在中州。
- 千金莫作齐安游:千万不要来齐安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齐安行》是张耒在黄州任职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黄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艰苦生活条件和作者的忧愁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州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艰苦生活条件和作者的忧愁情感。诗中“葛蔓为城当楼橹”、“江边市井数十家”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黄州的简陋和贫穷。而“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八九病”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恶劣气候的忧虑和对北方客人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黄州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州楚国分三户:黄州在古代属于楚国,这里指黄州是楚国的一部分。
- 葛蔓为城当楼橹:用葛蔓搭建的城墙当作楼橹,形容城墙简陋。
- 江边市井数十家:江边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市井。
- 城中平田无一步:城中的平地没有一步是田地。
- 土冈瘦竹青复黄:土冈上的瘦竹青黄交错。
- 引水种稻官街旁:引水种稻在官街旁。
- 客樯朝集暮四散:客船早晨聚集,傍晚四散。
- 夷言啁哳来湖湘:湖湘地区的方言杂乱无章。
- 使君丽谯涂垩赭:使君的华丽楼阁涂着赭色。
- 门狭不能行两马:门狭窄得不能让两匹马并行。
- 满城蛙噪乱更声:满城蛙声嘈杂,更声混乱。
- 谷风谷谷黄鸦鸣:谷风中黄鸦鸣叫。
- 最愁三伏热如甑:最让人忧愁的是三伏天热得像蒸笼。
- 北客十人八九病:北方的客人十有八九生病。
- 百年生死向中州:百年的生死都在中州。
- 千金莫作齐安游:千万不要来齐安游玩。
修辞手法
- 比喻:“葛蔓为城当楼橹”、“三伏热如甑”等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州的简陋和炎热。
- 拟人:“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谷谷黄鸦鸣”等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等句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黄州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当地的艰苦生活条件和作者的忧愁情感。诗中通过对黄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葛蔓:象征简陋的城墙。
- 瘦竹:象征贫瘠的土地。
- 蛙噪:象征嘈杂的环境。
- 黄鸦:象征凄凉的氛围。
- 三伏热:象征炎热的气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葛蔓为城当楼橹”形容的是什么?
A. 城墙简陋
B. 城墙华丽
C. 城墙坚固
D. 城墙高大
-
诗中“最愁三伏热如甑”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忧虑?
A. 寒冷的气候
B. 炎热的气候
C. 潮湿的气候
D. 干燥的气候
-
诗中“北客十人八九病”表达了作者对谁的同情?
A. 南方人
B. 北方人
C. 本地人
D. 外国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寄黄几复》:同样描绘了黄州的风土人情,情感深沉。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齐安行》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都描绘了黄州的风土人情,但张耒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当地的艰苦生活条件和作者的忧愁情感,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