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10:24
原文展示:
周王仗黄钺,自谓将天威。孤竹两君子,采薇旁笑之。岂徒惊世俗,趋死乃如归。周衰楚蒙吏,快辩多文词。高言毁二子,至与盗蹠齐。夷齐固齐圣,于道岂无知。轻身立世教,争夺尚如斯。
白话文翻译:
周王手持黄钺,自认为能展现天威。孤竹国的两位君子,在采薇时旁观并嘲笑他。他们不仅是为了震惊世俗,而是视死如归。周朝衰落时,楚国的蒙吏善于辩论,文辞繁多。他用高傲的言辞诋毁这两位君子,甚至将他们与盗贼相提并论。然而,夷齐二人确实是圣人,对于道义岂能无知。他们轻视生命,树立了世间的教诲,即使在争夺中也表现出如此的态度。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道德高尚、不畏强权的理想人格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和势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赞美,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不畏强权的精神。诗中,“周王仗黄钺”与“孤竹两君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伯夷和叔齐的超然和坚定。他们的“采薇旁笑之”不仅是对周王的轻蔑,也是对世俗的超越。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周衰楚蒙吏”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伯夷和叔齐的道德高度,他们不被世俗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理想人格的崇高赞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尚、不畏强权的理想人格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和势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