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51
与崔策登西山
作者:柳宗元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这首诗描写了在秋晨西山登高的景象。鹤声在楚山的宁静中回响,露水在清晨的江面上闪烁着白光。两人携手走过危桥,曲折地走出树林。西边的山峰遥望,眼前的微小细节尽收眼底。九疑山重叠高耸,洞庭湖在远处显得渺小。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万象的表层。景色如潮水般涌来,远处的寒风轻拂着竹子。身为谪居之人,我习惯了这种安静,稍微厌倦了纷扰的生活。生活条件虽不如人意,但我希望能享有长寿,像彭祖和夭折的年轻人相比。虽然身心被困,感到无知和害怕,但若没有亲友的疏离,谁又会让我的心情如此沉静?偶尔逃离山水之间,得以观赏鱼鸟。希望你能留在这里,缓解我纠结的愁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职宰相,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永州,后在此地创作了大量诗文,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
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期间,他在西山游玩,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朋友共行的喜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与崔策登西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西山的壮丽景色时,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头的“鹤鸣楚山静”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意境,鹤鸣声与楚山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随着诗的推进,作者描绘了与友人一同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柳宗元更深入地探讨了生活的烦恼与孤独,尽管身处美景之中,他仍感到谪居的无奈与困扰。诗中“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情谊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使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最终,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留在身边,以此减轻他心中的愁苦,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思考,体现了在喧嚣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柳宗元作为谪居者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丰富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鹤鸣”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人与人之间的纷争
答案:B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一句的含义是?
A. 亲友使心情愉快
B. 亲友的疏远使心情沉重
C. 亲友的陪伴无关紧要
答案:B
诗中“重叠九疑高”与“微茫洞庭小”形成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视野开阔
B. 自然的壮丽与渺小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B
柳宗元的《与崔策登西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柳宗元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偏向于描写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