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入黄溪闻猿》

时间: 2025-08-01 23:08:16

诗句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3:08:16

原文展示: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流蜿蜒曲折,延绵千里,不知哀伤的猿猴在哪里叫唤。
孤独的臣子眼泪已流尽,只能虚假地发出断肠的哀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溪路:溪水流淌的道路。
  • 千里曲:形容溪流的曲折延绵。
  • 哀猿:指悲哀的猿猴。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常用于表达对失去权力者的哀痛。
  • 泪已尽:形容悲伤到极点,眼泪已经流完。
  • 虚作断肠声:形容虽然心中悲痛,但表面上发出的声音只是虚假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孤臣”可联系到历史上的忠臣,如屈原、贾谊等,他们在失去政治地位后,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助。此外,猿鸣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象征离愁别绪,增强悲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号柳河。与王勃、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以诗、文、论著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因政治失意,心中怀有深沉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入黄溪闻猿》以“溪路千里曲”开篇,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幽美与蜿蜒,随之而来的是猿猴的哀鸣,给人以孤寂的感觉。诗中通过“孤臣泪已尽”的感慨,表达了柳宗元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悲痛,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有理想但遭遇挫折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内心世界。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自然之美与个人的悲伤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一句“虚作断肠声”则是对痛苦的无奈嘲讽,表现了他在困境面前的坚强与不屈。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国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路千里曲”:描绘出漫长而曲折的溪流,暗示生活的复杂与艰辛。
  • “哀猿何处鸣”:引出猿鸣的哀怨,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增加了诗歌的悲情氛围。
  • “孤臣泪已尽”:表明诗人已无泪可流,感情的极度悲痛与失落。
  • “虚作断肠声”:采用夸张的手法,表面上发出悲伤的声音,实际上内心的痛苦更加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猿鸣比作心中的哀伤,形象生动。
  • 拟人:哀猿仿佛有了情感,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互交织。
  • 对仗:前两句的“溪路”和“哀猿”相对,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展示了柳宗元对政治失意的痛苦与对故国的思念,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人生的曲折与艰辛。
  • 猿鸣:代表离愁别绪,表达孤独感。
  • 孤臣:象征忠臣的无奈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臣”指的是: A. 忠诚的臣子
    B. 富有的商人
    C. 学者
    D. 战士

  2. 诗中“虚作断肠声”中的“虚”字意指: A. 真正的
    B. 表面的
    C. 有意义的
    D. 重要的

  3. 诗作者柳宗元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柳宗元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但柳宗元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常常将自然景观与哲理结合,更显悠然自得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下第东归别友人 经青山吊李翰林 哭刘德仁 山中贻同志 泗上客思 经九华费征君墓 送舍弟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 赠宣城麋明府 寄顾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契 迁书 包含栗的成语 两可之言 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正拨乱 百世流芳 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飙离 亲离众叛 厂字头的字 言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见缝插针 烟匣 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交番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