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5
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这首诗描绘了三位良臣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束带后,明亮的时光令人神清气爽,回眸之间流露出光辉。一心只想着为国家尽力,四方都在赞美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忠诚和恩义如同霜雪般洁白。生前与君王同体,死后却不分离。身躯虽被埋葬在幽暗之地,心中却充满着壮志豪情。殉死并非礼法所容,而他们的良行更是不可忽视。国家的霸业因腐败而不振,晋楚之间的更替更是显得混乱。疾病与命运使得局势动荡,魏氏的言辞却有其道理。从邪道陷害父亲,我欲为他讨回公道。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风格清新隽永,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强调写实与抒情的结合。柳宗元在政治上有着复杂的经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后期生活在边陲地区,影响了他的创作。
诗作的背景反映了柳宗元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可能是在他经历政治失意后,借以表达对忠诚和正义的向往与追求。在此背景下,诗中提到的三良正是他心中理想化的忠臣形象。
《咏三良》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也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国家的动荡与腐败。诗中描写的三位良臣,代表了理想中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他们在生时为国效力,死后也不离不弃,体现了对国家深厚的情感和责任感。柳宗元以“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来强调忠臣的精神,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忠诚。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则将视角转向国家的现状,批评霸权的腐败与混乱。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使得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得以展现。柳宗元在诗中展示了他对忠诚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家现状的批判。通过描写忠臣的精神,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激发人们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这些意象反映了唐代诗歌中对忠诚、牺牲、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社会的关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三位良臣是指?
A. 陈力
B. 晋楚
C. 魏氏
D. 三良
填空题:诗中“恩义皎如__”形容良臣的纯洁情感。
判断题:柳宗元在这首诗中赞美的是国家的腐败现象。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