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45:36
偶作
白居易
篮舁出即忘归舍,
柴户昏犹未掩关。
闻客病时惭体健,
见人忙处觉心闲。
清凉秋寺行香去,
和暖春城拜表还。
木雁一篇须记取,
致身才与不才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他人境遇的思考。诗人出门时,手中提着篮子,竟然忘了回家;柴门昏暗,似乎还没有关上。听说客人生病,自己却觉得身体健康感到惭愧;看到别人忙碌,反而觉得自己心情悠闲。秋天的寺庙中,清凉的香气飘荡而去;春天的城市中,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回来。写下这一篇木雁的诗篇,必须要牢记,这才是真正的才华与不才之间的差别。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被广泛传颂。他的作品多以反映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为主,语言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的中年时期,正值他在长安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对他人境遇的关心以及对自身才能的反思。
《偶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白居易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外出时的随意,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轻松态度的向往。紧接着,诗人提到他听说客人生病,自己却感到身体健康而惭愧,反映出他对他人境遇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情感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善良与敏感。
此外,诗人在感受到他人忙碌时,自己却在心中感到悠闲,这一对比凸显了他对生活节奏的思考。随后的描写中,秋寺的清凉与春城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最后,提到“木雁一篇”,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自我要求,也暗含了对才华的思考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白居易博大的胸怀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木雁”寓意创作)、对比(忙碌与闲适)、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为丰富和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他人境遇的关心,以及对自身才能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偶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生活的感悟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A
“篮舁出即忘归舍”中的“篮”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负担
B. 生活的简单
C. 生活的奢华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秋寺”与“春城”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A. 寂静与喧闹
B. 清凉与温暖
C. 贫穷与富有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