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6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
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
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
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
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
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
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
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老人们谈论李仙,那个在晋朝时的仙人,怀抱着伟大的理想。随身没有什么东西,只骑着一只鹤。鹤并非胎生,而是古老的卵尚遗留着壳。千年的石头似乎很坚固,覆盖在凤山的脚下。寒冷的夜晚,阴沉的风雨中,神秘的光芒照耀着山谷。犬在夜里吠叫,鸡在鸣叫,龙哭泣使人惊愕。如今筠庵依旧,因为物质并非用绳索削成的。曾经在此处破碎的时光,门也不关着,钥匙无所用处。用一把茅草,聊以保护不受霜雪的侵袭。远望如钓鱼翁,穿着蓑衣在层层水波中漂浮。我来这里探讨幽深的道理,心中仍存疑虑。雾中披着羽衣,石阶下脱下了鞋子。进入屋内仰望四周,中间的空地发出回声。看不见红顶的小鸟,仍然留着雪白的羽毛。松树顶部的两只老鹳,突然下到屋檐角。老夫心中惊恐,不敢随意言语。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诗风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筠庵》创作于诗人晚年,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使其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感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道理的深邃思考。
《筠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慨。开篇以“故老谈李仙”引入,展示了一个传说中的仙人形象,暗示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随后的描绘中,鹤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通过“寒宵晦风雨”描绘出一种阴郁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生活中的困扰和不易。诗中不断出现的“犬嘷”、“鸡鸣”、“龙泣”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象征着人们在黑夜中的惶恐与无助。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雾中披羽衣”的意象,展现了在幽深的环境中探索的心态,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最后的“老夫忽心惊”则体现出诗人对生活中不可预知的惊恐和对自然的敬畏,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性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热爱。
李仙在诗中象征什么?
“犬嘷鸡夜鸣”反映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雾中披羽衣”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