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8:2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8:23:54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在人日这天,我在草堂写下这首诗,远远地惦念着故人对故乡的思念。柳条轻拂着颜色,让人不忍直视;梅花满枝,却让我心如刀割。身处异乡,无法参与其中,心中充满忧虑和千般思虑。今年的人日,心中只有回忆,明年的人日又将身处何方?在东山卧榻,三十个春秋已然过去,怎知书剑早已被风尘所染。如今年纪已老,仍然在二千石的位置上,惭愧于身边的东西南北之人。
作者介绍:高适(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擅长边塞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人日之际,诗人身在异乡,思念故人和故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高适在异乡对故乡、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以“人日题诗寄草堂”引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紧接着通过“遥怜故人思故乡”传达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此时的柳与梅,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柳条的轻柔与梅花的孤独,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描绘了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无奈。高适通过对比“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几句提到自己在东山卧榻,已过三十春秋,感到时光荏苒,书剑早已被岁月的尘埃覆盖,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愈加明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故乡的深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及岁月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人日是指农历的哪一天?
A. 正月初一
B. 正月初七
C. 正月十五
D. 正月三十
诗中“身在远藩无所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幸福
诗中提到的“龙钟”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年老体衰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