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55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的年轻人厌倦了广袤的原野,
披着狐皮的猎人们在城下聚集。
即便是千钟的敌酒也使人无法醉倒,
而那些胡族的孩子,十岁就能骑马驰骋。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生活的场景,表现了营州地区年轻人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猎人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胡儿”,则指代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反映出唐代边疆的文化交融和对抗。
作者介绍:高适(705年-765年),唐代著名诗人,号白华,字达夫,生于并州。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常描写边疆生活和战斗场景,情感激昂,具有很强的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唐代边疆经济和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反映了边塞士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对敌人文化的某种尊重与理解。
《营州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了边疆生活,表现了年轻人对自然环境的厌倦和对猎人生活的向往。首句“营州少年厌原野”直接点出主题,表现出对单调生活的不满。接下来的“狐裘蒙茸猎城下”,则透出一种豪放与自由的气息,狩猎象征着勇敢与冒险。
“虏酒千钟不醉人”,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敌人的酒文化,也暗示了士兵们面临的挑战与考验,虽有众多酒,但仍然无法抵挡战斗的艰辛。而“胡儿十岁能骑马”则展现了游牧民族的孩子从小便开始接受骑马的训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适应力与勇敢。
整首诗通过对比营州少年与胡儿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不同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情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厌倦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诗词测试:
营州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适
C. 杜甫
“狐裘蒙茸猎城下”中的“狐裘”指的是什么?
A. 狼皮
B. 狐狸皮
C. 鹿皮
诗中提到的“胡儿”是指哪个民族的孩子?
A. 汉族
B. 游牧民族
C. 土家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对《营州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