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3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9:01
原文展示:
武彟女文皇妃,弱兼厥嗣雄其夫。立周七庙,灭唐诸孤。身服衮冕,执镇圭郊,祀上帝圜丘之墟。于乎黜牝晨之僣,洗麀聚之污。复子厥辟,退老椒庐,何用拜洛受图。禅少室,颂天枢。虽不剪甲,神其吐诸。
白话文翻译:
武彟的女儿成为文皇的妃子,她虽柔弱却辅佐并继承了丈夫的雄心。她建立了周朝的七庙,消灭了唐朝的遗孤。她身着衮冕,手持镇圭,在郊外祭祀上帝于圜丘的遗址。她废除了女主临朝的僭越,洗清了乱伦的污名。她恢复了儿子的权力,自己则退隐到椒庐,何必再去拜洛接受图谶。她禅让给少室,颂扬天枢。虽然她没有亲自剪除敌对势力,但神灵已经为她吐露了这一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46),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古乐府的形式,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武氏剪甲词》是他对武则天的评价和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统治者的复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较为开放,杨维桢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统治者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力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武则天的历史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她从柔弱的妃子到掌握大权的帝王的转变。诗中,“立周七庙,灭唐诸孤”等句,描绘了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和果断决策,而“身服衮冕,执镇圭郊”则展现了她的威严和神圣。诗的最后,“虽不剪甲,神其吐诸”暗示了武则天的统治得到了天命的认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统治者的复杂情感,既有赞赏也有批判,体现了元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力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武则天的历史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她从柔弱的妃子到掌握大权的帝王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统治者的复杂情感,既有赞赏也有批判,体现了元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力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立周七庙”指的是什么? A. 建立周朝的七庙 B. 建立唐朝的七庙 C. 建立汉朝的七庙 答案:A
“身服衮冕,执镇圭郊”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武则天祭祀天地的场景 B. 武则天登基的场景 C. 武则天退隐的场景 答案:A
诗中“虽不剪甲,神其吐诸”暗示了什么? A. 武则天的统治得到了天命的认可 B. 武则天的统治受到了天命的否定 C. 武则天的统治是人为的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