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03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我听说阴阳在天地之间,升降变化没有尽头。
循环往复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岁时的丰歉无常。
古人治理国家时知道这些,均匀地收取赋税,勤劳于民的功劳。
三年中必有一年丰收,九年内常要准备三年的凶年。
即使遇到水旱等天气变化,依靠多的来补偿少的也能通融。
如今官吏愚昧不善于施政,百姓也懒惰离开农田。
国家的赋税急于如星火般,兼并与供养过于王公。
整年辛苦耕作幸好有一次丰收,聚集而耗费的人却多于蜜蜂。
因此每年都能丰收,然而百姓的房屋却常常空虚。
一旦暂时不下雨,便急切地呼号天神。
幸而上天怜悯百姓不责怪官吏,甘美的雨泽流布何其丰厚。
农民应当努力,官吏也应当感到愧疚,难道不敢举杯浇灌神龙?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答杨辟喜雨长句》是欧阳修在与友人杨辟交流时所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的关心。作品反映了他对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总结,以及对当时官员不作为、百姓困苦的批判。
《答杨辟喜雨长句》通过对阴阳变化、农事的描述,引出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开篇就以“阴阳在天地”来引入,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的难以预测。诗中提到的“岁时无常丰”,表现出对农民生计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事的敏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古代治国理念的肯定,强调了均匀收取赋税和勤劳民众的重要性。通过“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的说法,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尊重。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对当时官吏无能和民众懒惰的批评,显示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愤慨。
最后,诗中提到“赖天闵民不责吏”,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恩,同时也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欧阳修对民生、政治的深切关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强调了治理国家的智慧与对民生的关心,批判了当时官吏的无能与民众的懒惰,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古之为政知若此”,古人对治国的智慧是什么?
A. 不收税
B. 均节收歛
C. 只关注战争
诗中说“三年必有一年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每年都有丰收
B. 三年中必有一年丰收
C. 不确定丰收年份
诗中提到“赖天闵民不责吏”,这里“天”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上天或自然
C.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