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8:41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
在幽静的境地,信仰显得格外珍贵,春天再次来临时,万物复苏,仿佛又回到美好的时光。再来这里的美好时光,都是因为与此地有缘。万树柔和地生长,千花纷纷开放。松林中传来悦耳的鸟鸣,竹下清泉缓缓流淌。石壁间开设了精舍,金光照耀着法堂。真正的空灵本是寂静的,假象的存在不过是为了相互宣扬。那些心灰意冷的人,依然追寻着禅意的巢穴。尽管写简书的人会感到畏惧,然而自身的生活也早已被抛弃。
作者介绍:张九龄,字子寿,号投笔,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富有哲理,风格清新典雅。张九龄曾任宰相,因其清白之风和高尚情操受到后世敬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张九龄访问玉泉山寺的时刻,反映了他在严冬与初春交替之际,面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深刻思考。寺庙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相结合,引发他对人生与信仰的感悟。
这首诗在描绘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色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开篇即以“灵境信幽绝”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幽静环境的向往与珍惜。在春天的气息逐渐复苏之际,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柔和与美丽,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心生欢喜。
“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两句,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在“金光照法筵”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追求的反思与感慨,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张九龄内心的深邃与温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信仰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境”指的是什么?
“万木柔可结”中的“万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光照法筵”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