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46
《奉和圣制喜雨》
作者:张九龄(唐代)
艰我稼穑,载育载亭。
随物应之,曷圣与灵。
谓我何凭,惟德之馨。
谁云天远,以诚必至。
太清无云,羲和顿辔。
于斯烝人,瞻彼非觊。
阴冥倏忽,沛泽咸洎。
何以致之。我后之感。
无皋无隰,黍稷黯黯。
无卉无木,敷芬黮黤。
黄龙勿来,鸣鸟不思。
人和年丰,皇心则怡。
岂与周宣,云汉徒诗。
这首诗表达了农民辛勤耕作的艰辛与对雨水的渴望。诗人感叹,农田的生长需要适时的雨水,才能使得庄稼丰收。而雨水的降临,似乎与圣明的德行有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提到,诚心能够感动上天,雨水自会降临。然后,诗人描绘了天清云淡的情景,期待着雨水的到来。对比阴雨时的丰盈与干旱时的黯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渴求。最后,诗人提到人心与皇命的和谐,强调了统治者的德行能够带来国家的安定和丰盈。
张九龄,字子容,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以诗才出众、政绩卓著而闻名,诗风清雅,语言简练,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此诗创作于唐朝盛世,正值社会安定、农业繁荣之时。诗人以喜雨为题,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期盼,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尊重。
《奉和圣制喜雨》是一首充满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丰收期盼的作品。张九龄在诗中将农田的辛苦与雨水的珍贵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的开头,提到“艰我稼穑”,展现了农民的辛劳,紧接着通过“随物应之,曷圣与灵”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只要有良好的德行,便能感动天地,雨水自会降临。
诗中描绘的“太清无云”与后面的“阴冥倏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雨水来临的突如其来。接着,诗人对无皋无隰、黍稷黯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出干旱时的悲凉,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人和年丰,皇心则怡”则将个人的辛苦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强调君主的德行能够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也体现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融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张九龄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君主德行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哪个神?
“无皋无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奉和圣制喜雨》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