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时间: 2025-07-12 11:45:51

诗句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

孰云阴骘,惟圣克彰。

六月徂暑,

四郊愆阳。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烛龙煌煌,

明宗报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1:45:51

原文展示: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
孰云阴骘,惟圣克彰。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白话文翻译:

上天降临,光辉照耀。
谁说阴暗的事情呢?唯有圣人才能显现。
在炎热的六月,四周的阳光令人不安。
我将勤奋的心意,告知祭坛。
我的真诚满溢,众神灵都被激励。
朝霞蔚然,及时的雨水降临。
雨水滋润了我的田地,年年都有丰收。
烛龙闪耀,明宗来报祭祀。
愿以此来帮助他,天人和帝子同在。
听闻诗歌有教诲,国家风气由此开始。

注释:

  • 上帝:指天帝或最高神明。
  • 阴骘:阴暗的事情或不善的行为。
  • 克彰:能够显现、显赫。
  • 徂暑:指进入炎热的夏季。
  • 坛场:祭祀的场所。
  • 精意:真诚的心意。
  • 群灵:众多的神灵。
  • 烛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光明和神圣。
  • 明宗:指明亮的宗庙,表示对祖先的祭祀。

典故解析:

  • 烛龙:古代神话中,烛龙是一种能够发光的龙,常被用来象征光明与神圣的力量。
  • 国风: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现了国家的风俗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他曾任宰相,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民生改善。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唐代宗教祭祀活动中创作的,表达了对上天的崇敬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灵的信仰和对自然的尊重。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是一首充满宗教和自然意象的诗作,表现了唐代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诗的开头以“上帝临下”引入,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紧接着提到“阴骘”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然后,诗人将视线转向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六月徂暑”,描绘了炎热的夏季,反映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强调了自己对祭祀的认真态度和对神明的期待,体现了他希望通过祭祀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自然的馈赠。最后,诗的结尾呼应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诗歌的教诲作用,展现了张九龄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描绘上帝降临,光明照耀的场景,象征着神圣与希望。
    • “孰云阴骘,惟圣克彰”:质疑那些消极的言论,强调唯有圣人能显现真理。
    •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描绘夏季的炎热,使人感到焦虑。
    •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表达自己对祭祀的认真态度。
    •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展现真诚的心意感染了众神灵。
    •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描述了美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表达对农作物丰收的期待。
    •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烛龙作为神圣的象征,强调祭祀的重要性。
    •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祈求神灵的保佑,人与神共同参与。
    •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强调诗歌的教诲作用,反映国家风气的形成。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精意允溢,群灵鼓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神灵与自然现象进行比喻,增强了诗的意象丰富性。
  • 主题思想:强调对神灵的尊敬与信仰,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光明与阴暗:象征善与恶的对立。
  • 自然景象:如“朝云”、“时雨”,象征着丰收与希望,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 神灵的形象:如“烛龙”,象征着光明与庇护,传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烛龙”象征着什么? A. 黑暗
    B. 光明
    C. 水
    D. 风

  2. “六月徂暑”中的“徂”字意思是? A. 离开
    B. 到达
    C. 继续
    D. 结束

  3. 诗中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人类的赞美
    B. 对神灵的信仰与尊敬
    C. 对自然的探索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重在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感,而张九龄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则更侧重于宗教祭祀和社会责任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题黄溪壁二首 过西峰主人知出回访刘伯山不值云过黄永新也 送信丰詹丞并寄赣陈丞二首 其一 赠尤检正四首 初五日呈潘提举时祷雨应而未洽 寄徐季益四首 其二 涧舖岭道中四首 投王饶州日勤四首 宋行中履叔以其先兄时中亨伯穷藁借观归之 次韵何叔信刘元之魏昭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君父 陆九渊 舍邪归正 平风静浪 拨烦之才 艸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夷瘳 肉字旁的字 草木俱朽 鼎字旁的字 张磔 示字旁的字 导路 顽父嚚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