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酬张九龄使风见示(时为宣州刺史)》

时间: 2025-05-20 09:04:14

诗句

兹地五湖邻,艰哉万里人。

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

宣室才华子,金闺讽议臣。

承明有三入,去去速归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9:04:14

原文展示:

酬张九龄使风见示(时为宣州刺史) ——裴耀卿

兹地五湖邻,艰哉万里人。
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
宣室才华子,金闺讽议臣。
承明有三入,去去速归轮。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五湖四海的地方,跨越万里路途,真是艰难!
突如其来的狂风翻动着海浪,惊涛骇浪互相影响。
张九龄是宣室的才子,金闺中有他所讽刺的官员。
承明一职有三次的机会,快点回去吧,别再耽搁。

注释:

  • 兹地:此地方。
  • 五湖邻:指五湖四海,表示地域广阔。
  • 艰哉:艰难啊。
  • 惊飙:猛风。
  • 翻是托:翻滚或翻动。
  • 危浪:高波,险浪。
  • 宣室:指张九龄的住所。
  • 才华子:才华横溢的人。
  • 金闺:指富贵人家的女子的房间,常用来比喻官员的妻子。
  • 讽议:讽刺和议论。
  • 承明:承明是唐代的一个官职,有三次的机会。
  • 速归轮:快点返回。

典故解析:

“张九龄”是指张九龄,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才华和清廉著称。这里提到的“宣室”是其居所,体现了对其才华的赞美和对其官职的尊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裴耀卿,唐代诗人,任职于地方,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事。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九龄担任宣州刺史期间,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艰难官路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五湖四海的艰难旅程,表达了对张九龄的赞美和对于仕途艰辛的思考。诗中“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事的无常,暗示在政治生活中风云变幻,难以预料。张九龄的才华与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呼唤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去去速归轮”则是对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呼应,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希望和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明地理的宽广与行旅的艰辛。
    • 第二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 第三联称赞张九龄的才华,同时揭示了他面临的官场讽刺。
    • 第四联表达对前途的期待与急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艰难相联系。
    • 对仗:上下联结构严谨,对称工整。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才子张九龄的钦佩,同时揭示出官场的艰辛与复杂,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意象分析:

  • 五湖:象征广阔的世界和艰难的旅程。
  • 惊飙危浪:象征着政治环境的动荡与不安。
  • 金闺:象征富贵与权力的象征,也暗示了官场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宣室”是代表谁的住所? A. 裴耀卿
    B. 张九龄
    C. 唐太宗
    D. 王维

  2. 诗中“惊飙翻是托”中的“惊飙”指的是什么?
    A. 和风
    B. 猛烈的风
    C. 宁静的海面
    D. 暴雨

  3. 诗人对张九龄的态度是?
    A. 蔑视
    B. 钦佩
    C. 疑惑
    D.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裴耀卿的作品均体现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裴则显得蕴藉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关子东筇杖 上曾二丈仲成 其三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 其二 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二 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一 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 坐中赠朱尉庆长 自公堂诗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邦的成语 眼馋肚饱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一表非俗 鸟字旁的字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走结尾的成语 封寄 高丽舞 辵字旁的字 嘻皮笑脸 页字旁的字 眉高眼下 包含缝的词语有哪些 圣证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包含溢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壅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