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33:45
赋示诸将 其三
作者: 陈文騄
郑氏归仁二百年,
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
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
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
纵叩重阍亦枉然。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氏家族统治下的社会状态的思考。郑氏家族已经统治了两百年,王师(朝廷军队)终于渡海来扫除战乱。市场上没有男人在忙碌,家里只有年轻的男子在耕田。百姓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不同的风俗中,头戴帽子的士人何时才能享有尧舜之治的天子之福呢?即便身处偏远之地,无所不知,但即便敲响重重的门扉,也无济于事。
作者介绍:
陈文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著称,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式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郑氏统治台湾时期,反映了陈文騄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切,表现了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赋示诸将 其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郑氏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中提到“王师渡海扫锋烟”,表现出朝廷对郑氏政权的反制,暗示着历史的转折与希望。诗人通过对“市场上没有男人”的描写,揭示了战乱对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影响,造成了生计的艰难。
其中“黔首终身成异俗”一句,表现了百姓在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无奈与坚持,反映了人民对于自我身份与社会归属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作为结尾,表达了知识的缺乏与无力感,显示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与失望的交织。
整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沉重叹息,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敏锐感知与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廛无夫布宽征市”与“户有丁男尽力田”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对立与矛盾;“漫云殊域无知识”则通过象征表现出边缘地区的无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郑氏统治台湾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谁?
“黔首终身成异俗”中的“黔首”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二者都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王勃更多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陈文騄则是对社会整体状况的关切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