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3:33
天仙子
作者:石任之
明月窥人长不寐。
玲珑偏照相思地。
著身结习是缠绵,
侵髓未。应憔悴。
虚愿潜来无处避。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明月偷偷地看着人,让人无法入睡。
玲珑的月光偏偏照在思念的地方。
身体所感受到的情感是如此缠绵,
深入骨髓却难以言喻。
我应当因这种思念而憔悴。
那无形的愿望悄然来临,却无处躲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见称。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对生活、爱情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现代社会中,诗人受到生活中孤独与思念的影响,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天仙子》通过月亮的隐喻,展现了深刻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明月窥人长不寐”开篇,设定了一种孤独而无法入睡的情境,明月的窥视仿佛在暗示着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痛苦。这种情感随着“玲珑偏照相思地”逐渐升温,月光的清澈与思念的深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著身结习是缠绵,侵髓未”,则体现出思念的缠绵与深入,诗人用“侵髓”一词将思念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情感已经渗透到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两句“应憔悴。虚愿潜来无处避”则展现了无奈与孤独,思念让人憔悴,而那些虚幻的愿望却无处可去,这种情感的无助与绝望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致的意象使用,呈现了一种典型的相思之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实而深沉,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相思之苦展开,表现了思念的深切与无奈,展现了人内心对爱的渴望与孤独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明月窥人长不寐”中的“窥”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玲珑”形容什么?
“应憔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