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17:34
鹊桥仙 和夏承焘同志
作者: 曹冷泉 〔当代〕
碧云天外,一行雁唳,接得瑶笺朵朵。
三千学子齐欢腾,喜春风杏坛同坐。
长安春早,西来杖履,莫与春光相左。
故都今日换新装,看四郊烟囱个个。
在碧蓝的天空之外,一行大雁鸣叫,带来了美丽的消息。
三千名学子齐声欢腾,欢庆着春风拂过的杏坛。
长安的春天来得早,西方的行者们在这时节也不应与春光相违。
故都今日换上了新的装扮,四周的烟囱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冷泉,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而著称。其诗作常表现对社会变革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朝气与希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
《鹊桥仙 和夏承焘同志》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以及学子们的欢腾。通过生动的意象,诗人表现了对故都长安春日的赞美与期望。碧云、雁唳、瑶笺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展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也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三千学子的齐欢腾,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希望的延续,这种集体的欢乐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长安的春早,暗示了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整首诗的节奏和谐,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尤其在“故都今日换新装”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增强了春天带来的变化与希望的感受,令人倍感振奋。
逐句解析:
碧云天外,一行雁唳,接得瑶笺朵朵。
描绘了春天的天空,远方的雁群在鸣叫,仿佛带来了美好的消息。
三千学子齐欢腾,喜春风杏坛同坐。
学子们因春天的到来而欢呼,象征着知识与希望的结合。
长安春早,西来杖履,莫与春光相左。
提到长安的春天到得早,鼓励大家珍惜春光,不应错过这美好的时光。
故都今日换新装,看四郊烟囱个个。
描述了故都焕然一新的景象,四周的烟囱也在春光中显得生机勃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知识与希望的赞美,展现了故都的繁荣与生机,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杏坛”指的是哪个重要的人物?
“四郊烟囱个个”中的“烟囱”象征什么?
诗中“碧云天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