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句》

时间: 2025-04-26 03:09:12

诗句

诗酒独游寺,琴书多寄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12

原文展示


作者:孟嘏 〔宋代〕
诗酒独游寺,琴书多寄僧。

白话文翻译

我一人独自游览寺庙,品味着诗酒;而琴声和书信却常常寄托给僧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标题,意思是短句或简练的诗句。
  • 诗酒:指喝酒时吟诵的诗,表现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独游寺:独自去寺庙游玩,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 琴书:琴声和书信,比喻文人生活的雅趣与交往。
  • 多寄僧:常常把琴声和书信寄给僧人,代表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寺”与“僧”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隐逸、超脱相关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嘏(约1000年-约1060年),字子翼,号孤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诗人游览寺庙时,受环境和心境的启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开篇以“诗酒独游寺”描绘了诗人独自游玩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逃避和内心的自在。这种状态不仅是对物质的放下,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通过诗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显得尤为洒脱。

接下来的“琴书多寄僧”则意象丰富,既表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也隐含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琴声与书信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与倾诉,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为突出。这种寄托既是对友谊的重视,也是对自我情感的抒发。

整首诗透出一种孤独而又自在的气息,诗人通过游寺表达了对人世喧嚣的远离和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酒独游寺:诗人独自游览寺庙,品味诗酒,展现了他的洒脱与自在。
  • 琴书多寄僧:琴声和书信常常寄托给僧人,表现了与僧人之间的精神交流,暗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该诗使用了对比手法,"独游"与"寄僧"形成对照,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内心的寄托。
  • 意象鲜明,通过“诗酒”和“琴书”展现出诗人追求文雅生活的情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净与超脱的场所,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诗酒:代表文人雅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琴书:代表文化交流与精神寄托,传达诗人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 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友情的珍视

  2. 诗中提到的“僧”代表了什么?
    A. 世俗生活的象征
    B. 精神寄托的对象
    C. 酒友的代称

  3. “诗酒独游寺”中的“独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独自的孤独
    B. 享受宁静的快乐
    C. 对世俗的逃避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孟嘏的《句》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更注重与僧人的精神交流,后者则突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孟嘏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 赵季茂遗予郭索侑之以诗予早上亦遣山肴两介盖相与驾肩也因和二首 其一 病中试张观笔 吴传朋游丝书饮中八仙歌帖赞 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 赵季茂有诗来适山间劚地得笋因遗以并赓韵 吴传朋 米元章临智永千文真草帖赞 寄江州赵倅季茂二首时过溧阳舟中正遇顺风张 余忠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身何赎 动人心弦 尘外孤标 慢心 克字旁的字 润结尾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聚族而居 里字旁的字 重订 不苟言笑 宧穾 侍赖 饮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