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19
时眺
作者:杨万里
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
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
不分霜前树,长啼月下乌。
苦吟徐便悔,可惜数茎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诗中提到,田野的意趣随意而生,山光却不再清晰可见。寒冷的晨曦无法带来温暖,落下的树叶几乎从未枯萎。霜前的树木并未分明,月下的乌鸦长久地啼叫。苦苦吟唱之后渐生悔意,真是可惜那几根须发。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试图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体现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杨万里的《时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田园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以及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通过对比田野的生机与山景的模糊,展现出一种归属与失落的双重情感。接着的“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则通过寒冷的晨光与落木的描写,传递出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无情。诗中“长啼月下乌”一句,乌鸦的鸣叫带来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自省“苦吟徐便悔”,显示出对创作的苦恼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曦”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晨光
C. 晚上的星光
D. 曙光
“苦吟徐便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创作的后悔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时间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落木”象征什么?
A. 新生
B. 生命的脆弱
C. 友情
D. 富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