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大鞋岭望大海》

时间: 2025-05-23 02:10:28

诗句

杖履千崖表,波涛万顷前。

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

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10:28

原文展示:

杖履千崖表,波涛万顷前。
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
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杖踩在千层崖石上,眼前是万顷波涛的海面。天空的琼云随风飘动,湿漉漉的海面没有尽头。一块岩石在潮水中独自矗立,像一根笔尖般挺拔。再加上我这双渐渐衰老的眼睛,何处可以眺望那风烟景象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杖履:手杖和鞋履,指诗人出游时的装备。
  • 千崖:形容山崖众多,地势险峻。
  • 万顷:形容海面广阔。
  • 琼天:指美丽的天空。
  • 银地:指海面闪耀的水光,像银色的土地。
  • 孤尖:孤立的山尖或岩石。
  • 卓笔然:像一支笔一样高耸。
  • 垂老眼:年纪渐长,视力变差的眼睛。
  • 风烟:远处的风景和烟雾,象征模糊的未来。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诗中描绘的海天相接、山石孤峭的景象,反映了唐宋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可能在登高望远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生命的渺小,产生了哲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登大鞋岭望大海》是杨万里通过描绘海天相接的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感受与思考的一首佳作。诗的开篇“杖履千崖表,波涛万顷前”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诗人用“杖履”暗示了自己的年纪与辛劳,体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叹。接着“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则表现了海洋的广阔与天空的变化,仿佛在描述一种不可掌控的自然力量。

在这一点上,诗人通过“孤尖卓笔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坚韧的气质,这种感觉在面对辽阔的海洋时尤为强烈。而最后两句“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则一语双关,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反思,也道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履千崖表:手杖和鞋履在千层崖石之上,形象地描绘了登高的艰难。
  2. 波涛万顷前: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海洋,表现出自然的壮观。
  3. 琼天吹不定:天空的云彩在风中飘动,显示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4. 银地湿无边:海面闪耀,潮湿无边,形成一种辽阔的视觉效果。
  5. 一石当流出:一块岩石在海中突出,象征着孤独与坚韧。
  6. 孤尖卓笔然:岩石像笔尖一样高耸,表现出一种孤立的美。
  7. 更将垂老眼:年迈的眼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何许看风烟:询问或思考能否看清未来的事物,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尖卓笔然”,将岩石比作笔尖,生动形象。
  • 对仗:如“杖履千崖表,波涛万顷前”,展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气势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壮丽自然时的哲思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履: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艰辛。
  • 波涛:代表着浩瀚与不可测的自然力量。
  • 琼天: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银地:象征着广阔与无尽的未来。
  • 孤尖:象征着孤独与坚持。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的画面感,也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履”指的是什么? A. 手杖和鞋履
    B. 诗人的朋友
    C. 自然景观
    D. 文房四宝

  2. 诗中“琼天吹不定”中的“琼天”指的是: A. 美丽的天空
    B. 昏暗的天空
    C. 阴沉的天空
    D. 星光闪烁的天空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迷茫
    C. 坦然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 《望庐山瀑布》by 李白:描绘了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两人都以自然作为背景,杨万里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相似题材下的独特表达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芳树 拟古 其四 采桑子 汤泉应制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菩萨蛮·春花春月年年客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碎首縻躯 言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厨子 变服诡行 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利缰名锁 堂生 拊节 艳绝一时 令结尾的成语 轻赍银 纵横交贯 厄字旁的字 流芳万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