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3:47
月夜观雪三首
作者: 杨万里
月色还将雪色同,
雪光却与月光通。
都将大地作月窟,
仍牖碧天名雪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光洒在雪地上的夜晚,月光与雪光交融,让人感到大地仿佛变成了月亮的洞窟,而天空也因雪的照映而如同名为“雪宫”的晶莹之处。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作品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花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雪夜,可能是杨万里在一个宁静的晚上,欣赏雪景时的创作。他借助月光和雪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在此情此景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
杨万里的《月夜观雪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雪夜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月光与雪光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首句“月色还将雪色同”就如同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月光与雪光在此交融,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象。接下来的“雪光却与月光通”则进一步强调了两者的互动关系,给人以视觉冲击。
诗中后两句“都将大地作月窟,仍牖碧天名雪宫”则将这种美感推向高潮。大地因雪白而显得如同月亮的洞府,而天空因雪光的照耀而如同一座华美的宫殿,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这种意象的构建,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自然的神秘与壮丽,感叹于大自然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雪夜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中运用的比喻和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雪夜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雪光却与月光通”中“通”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大地作月窟”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月夜观雪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前者更强调雪夜的光影交融,而后者则注重秋天的色彩变化和山水的渲染。两者通过不同的季节和景象,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