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2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25:46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政坐诗无半点尘,
天令著句锦江春。
远民蒙惠即真学,
漫仕绿亲非为身。
许日相从今恨少,
先生此别我谁邻。
不应更作徒劳叹,
廊庙方寻密县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昌英叔即将赴任麻阳的祝福与不舍之情。诗中提到,政务清明,诗作中没有丝毫尘埃,天命所归,句子如同锦江的春天一般美好。远方的百姓因得到恩惠而真正受益,这样的官员,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仕途。许诺将来相聚的日子如今变得少了,老师您离去后,我的邻里又将是谁呢?不应该再徒劳地叹息,朝廷需要的正是那些密切关心地方事务的人。
此诗中提及的“锦江”,可以追溯到四川的锦江,因其水流清澈、景色宜人而得名,象征着美好与清新。同时,“廊庙”在古代中国常作为官场的隐喻,表达政治的复杂与艰辛。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土生活,常表现出对人情世事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与昌英叔的离别之际,昌英叔即将赴任麻阳,诗人以诗寄情,表达对其的祝福与对未来相聚的惆怅。
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整齐的对仗,内容上则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祝福与对离别的惆怅。诗人以“政坐诗无半点尘”开篇,直接切入主题,显示出昌英叔的清正廉明。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官员形象——不仅关心百姓的福祉,更不为个人利益而仕途。
诗中“许日相从今恨少”一句,流露出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惋惜,表现出深厚的友情。最后,诗人通过“不应更作徒劳叹”,强调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面临离别,但仍希望昌英叔能在新任上为民造福。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友情的珍贵,也折射出诗人对官场的思考和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核心在于对理想官员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政坐诗无半点尘”表达了对昌英叔的什么样的评价?
“远民蒙惠即真学”中的“惠”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及其背景、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