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7:41
重阳对菊得雨字
作者: 方樗 〔宋代〕
昨我醉骑马,失脚行踽踽。
主人笑掀髯,把臂犹起舞。
兹辰复何辰,俛仰已今古。
远来置刍客,共绕临池圃。
折萸可插发,醉我不待酤。
深悲聊强欢,即散辄复聚。
悠悠去年人,不及今夕雨。
愿持菊花卮,一浇坟上土。
昨天我醉酒骑马,失足走得踉踉跄跄。
主人笑着掀起胡须,挽着我的手还在起舞。
今天又是何日,低头仰望已是今古交替。
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家围绕着池塘游玩。
折下菊花可以插在头发上,醉酒的我不再等待酒。
虽然深感悲伤,却强作欢笑,聚散不定。
悠悠往年的人,怎能比得今夜的细雨。
愿举起菊花酒杯,洒向墓上的土。
作者介绍:方樗,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其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人通过菊花酒杯,寄托了对亡友的怀念。
这首诗以醉酒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醉酒骑马的狼狈情景,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幽默。接着,朋友的欢笑与舞动,形成了与前面失态的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间部分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变迁,"俛仰已今古"一句,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在描绘欢乐聚会的同时,诗人又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悠悠去年人,不及今夕雨",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以“愿持菊花卮,一浇坟上土”结尾,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追忆。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与坚韧,而诗中用它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祝福,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聚会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深刻反映出人生的悲欢离合。
诗词测试:
方樗的《重阳对菊得雨字》体现了哪种情感?
A. 欢乐的聚会
B. 对逝者的怀念
C. 对时间的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折萸”主要用来做什么?
A. 插在头发上
B. 装饰房间
C. 送给朋友
“愿持菊花卮,一浇坟上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祝福
B. 感叹
C. 追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和李白的作品同样涉及到对时光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但杜甫更强调社会的苦难,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豪放与洒脱。方樗的作品则在于对欢聚与逝去的交错思考。
这些书籍能提供更深入的背景知识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