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明日龙门游泛》

时间: 2025-07-28 10:31:32

诗句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31:32

诗词名称: 清明日龙门游泛

作者: 李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清晨,国门大开,京城的春意正浓。
洛阳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南方的伊川阙楼映入眼帘。
微风轻拂,水面荡漾,清明节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中隐约见到两座山的影子,水面映出了千座佛龛的倒影。
轻纱飘舞在杨柳间,香船轻轻划过青苔的水面。
大家尽情游玩,唯恐这美好的时光会迅速流逝。

注释:

  • 晴晓:晴朗的清晨。
  • 国门:指国家的门户,这里象征着出行的开始。
  • 都门:指京城,特指长安。
  • 纷纷:形容人多而杂乱。
  • 伊川阙:伊川的阙楼,指景点。
  • 衍漾:水波荡漾。
  • 芬月:指清明时节,春天的气息。
  • 罗袂:轻纱衣袂。
  • 香桡:香气四溢的小船。
  • 流芳歇:美好的时光和景象的结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峤,字少岳,号云溪,唐代诗人,以五律、七律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
  • 创作背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和春游节日,诗人在清明时节游览龙门,表达游玩和享受春光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李峤的《清明日龙门游泛》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明节的美好景象。诗中“晴晓国门通”以清晨的开放感开篇,渲染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接下来的“纷纷洛阳道”则表现出人们在清明时节出游的热烈场面,体现出节日的欢快与热闹。诗人南望伊川阙,既是对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一句,将清明时节的和煦春风与芬芳气息融入水面荡漾之中,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游览景点的向往。

最后两句“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抒发了游玩中的愉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明节的热闹与美丽,也流露出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晴晓国门通: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早晨,国门打开,象征着出游的自由。
    • 都门蔼将发:指京城的春光正盛,气氛温暖。
    • 纷纷洛阳道:洛阳的道路上人来人往,展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 南望伊川阙:目光投向南方的伊川,带有向往的情感。
    • 衍漾乘和风:水面在和风中荡漾,表现出轻松愉悦的气氛。
    • 清明送芬月:清明节带来了春天的芬芳气息。
    • 林窥二山动:树林中隐约见到山的轮廓,生动形象。
    • 水见千龛越:水面映出千座佛龛,增添了文化气息。
    • 罗袂罥杨丝:轻纱衣袂在风中飘动,画面优美。
    • 香桡犯苔发:小船轻轻划过,水面泛起涟漪。
    •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大家尽情享乐,唯恐美好时光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如“清明送芬月”。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水见千龛越”。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如“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清明节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是祭祖和踏青的时节。
  • 国门:象征着开放与自由,代表游览的开始。
  • 和风:象征温暖与舒适的环境,带来愉悦的感受。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香桡:代表游玩中的轻松与愉悦。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清明节
    • D. 春节
  2. “晴晓国门通”中“国门”指的是?

    • A. 学校的大门
    • B. 国家边界
    • C. 京城的出入口
    • D. 任何地方的门
  3.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欢乐
    • C. 忧郁
    • D. 愤怒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忧国之情。
    • 《山居秋暝》: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感,风格与李峤的游春热闹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峤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李七元九…同宿话旧感怀 梦上山(时足疾未平)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戏和微之答窦七行军之作(依本韵) 别毡帐火炉 罢府归旧居(自此后重授宾客归履道宅作)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 杂曲歌辞。杨柳枝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海水温度 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官 对床夜雨 目牛无全 马浡牛溲 采字头的字 河汉无极 地理位置 禁攻寝兵 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千妥万当 戈字旁的字 倍道而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