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3:58
作者:苏辙 〔宋代〕
弃我谓我远,求我谓我还。
我一尔则二,视此台上山。
山高上干天,独不照我颜。
无乃我自蔽,谁谓山则悭。
远望不见趾,近视不得鬟。
山实未始变,任子自择删。
北风吹南崖,山上秋叶斑。
道远又寒苦,皴裂辞难攀。
晴空卷朝云,照夜霜月弯。
强尔登此台,免尔超阓阛。
抛弃我,认为我远离;寻找我,却又希望我回来。我一旦来,就有二;我在这台上看山。山高入云端,独独不照我的容颜。难道是我自己遮蔽,谁说这山太吝啬?远望看不到脚趾,近看也摸不着头发。山其实从未改变,任由你自己选择。北风吹过南崖,山上秋叶斑驳。道路遥远又寒冷,皴裂的手难以攀登。晴空卷起朝云,照亮夜里的霜月弯。强行登上这个台,你就能超越阔阛。
本诗以“凌虚台”为背景,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中,反思自我内心的状态与人际关系。诗中提到的“北风”、“秋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苏辙在诗词方面造诣深厚,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与友人登台游玩时,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的情感状态。
《次韵子瞻凌虚台》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苏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两句“弃我谓我远,求我谓我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既有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也有一种被期望的期待感,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的高度与自身的渺小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反思。
诗中“山高上干天,独不照我颜”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无奈与对自我的质疑。山虽高,却无法映照出自己的容颜,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接着,诗人借用“北风吹南崖,山上秋叶斑”描摹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寒意,也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苏辙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情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孤独而又奋发向上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弃我谓我远”中的“弃”字意为?
“山高上干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北风”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