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34:41
晚岁事游宦,相従未尝足。
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
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
闻道渠家八丈夫,它日归耕免幽独。
在晚年的时候,我身处官场奔波,身边的朋友却从不觉得满足。
我羡慕你四海之内都有兄弟,栈道上的直木不允许弯曲。
临安的老友,况且还是同科的,难道相逢时不愿意痛饮一杯美酒吗?
潦倒时,谁会同情那涧底的松树?岁寒之际,仍然有霜前的竹子。
听说你家有八位能干的丈夫,等到将来归耕,也不会感到孤独。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頔舸,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理念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兄长苏轼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晚年,作者在官场经历了许多波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八丈夫”可能是对朋友或同事的称赞,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在晚年对人生的感慨,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开头两句透出他在官场拼搏的疲惫和对生活的不满足,虽身处繁华的官场,却感觉孤独无助。接着他羡慕朋友的广泛人缘,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羡慕。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这一句写得尤为生动,表现出与老友相聚时的欢愉与畅快。即使在困境中,作者仍能保持与朋友的联系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哲理的思考,潦倒之时,谁会关心那孤独的松树?而在岁寒之际,仍有竹子坚韧不拔,象征着内心的坚韧和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苏辙豁达的处世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对孤独境遇的无奈。体现了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栈中直木”象征什么?
“潦倒谁怜涧底松”中的“涧底松”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八丈夫”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显得沉郁与内敛,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反映了兄弟情谊,但苏辙则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孤独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