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4
有美佳宾贤主人,布衣曾共脱京尘。
欢来未觉岁华晚,醉后能令秋气春。
发誉早同初宦日,收功终藉老成身。
他年此会应图画,传入谁家屏障新。
有美好的朋友和贤良的主人,曾经穿着布衣一起摆脱了京城的繁华。
欢聚时未曾觉察时光已晚,酒后能让秋天的气息变得如春。
早年的声誉和初入官场时相同,最终的成就却依赖于老年的经历。
明年再聚时应该画下这次的情景,传到谁家的屏风上呢?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等,风格雄健而清新。他的作品常涉及哲理和人情,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苏辙与友人相聚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欢聚的场景,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首先通过描绘盛情款待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对宾客的热情和友好的态度。开头两句使用了对仗手法,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又传达了对平民身份的自豪感。接下来,苏辙借酒抒怀,表明即使时间已晚,聚会的欢愉感依然存在,酒可以让人忘却季节的变化,感受到青春的气息。诗的后半部分则强调了成就与经验的关系,表明年长后的成熟和内涵。最后,展望未来,诗人以“应图画”结束,暗示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期待。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宽广的胸襟与细腻的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时间流逝与人生哲理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
A. 皇帝
B. 平民
C. 商人
D. 士人
诗中“醉后能令秋气春”是指:
A. 酒能让人忘却烦恼
B. 秋天的气息变得温暖
C. 酒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D. 以上皆是
诗中“他年此会应图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D. 对人生的感叹
比较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但苏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珍惜,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豪放人生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