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5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5:05
朱放的《竹》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
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
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
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
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青翠的竹林是多么郁郁葱葱,晨曦时分显得格外静谧。
出墙的竹子与雨点一同轻轻落下,窗户打开时,满眼都是月光的清辉。
刚刚卷起的新笋,泛着淡淡的粉色,青苔乱生在竹叶之上。
稀疏的竹林中,思绪随水流而过,深处的山连绵不绝。
夜晚的露水常常栖息在竹上,清晨却偶尔听见蝉鸣。
阴凉的石阶上迎来缓慢的步伐,屋檐下的翠竹对着我沉眠。
竹笋如箭般迸发,繁茂的枝条却偏向一边。
月光洒落,仿佛惊散了雪花,微风吹动,泉水的声音极为清晰。
幽深的山谷添上了新的诗篇,高人欲写下新的章句。
萧萧竹影中,何必怀恨,难道只因曾经往返于湘川?
作者介绍:朱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朱放的《竹》是一首描绘竹林美景的诗歌,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清雅与生机。开篇通过“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描绘了竹林在晨曦中的幽静与生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接着“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通过声音与光影的交织,传达了竹林与雨水的亲密关系,以及晨光下的美丽景象。诗中多次出现的“水”和“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清新之气,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
而在情感层面,诗人透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同时也显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显得格外深邃。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生的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竹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林何森然”主要描绘了什么?
“箨卷初呈粉”中的“箨”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放的《竹》与王维的《竹里馆》,都通过竹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朱放更加强调竹子的生机与清新,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竹林中的孤独与静谧。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朱放的《竹》,体会其中的美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