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

时间: 2025-04-23 10:05:07

诗句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05:07

原文展示: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白话文翻译:

燕疆的边界不过是在古北关,连绵的山脉逐渐减少,多是平坦的田野。
奚人自己搭建草屋居住,契丹人则驾着马车在水泉旁停留。
驼背的骆驼和羊马散布在川谷之间,草枯水尽时就会迁徙。
汉人何年被迫流离失所,衣着逐渐改变但语言依旧保存。
辛勤耕作,分得一点收获,世道艰难只好勉强安稳。
汉人、奚人单薄弱小,而契丹人却强势横行,目睹汉朝使者的心情凄凉。
石瑭窃取了官位却没有留给子孙,给燕蓟留下了超过百年的隐患。
仰天呼喊问自己何罪,自己恨恨远祖跟随了禄山。

注释:

  • 燕疆:指的是燕国的边界,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
  • 奚人:指的是奚族人,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契丹:指的是契丹族,后来的辽国建立者。
  • 石瑭:历史上曾任燕国的官员,因种种原因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 禄山:指安禄山,唐代叛将,导致唐朝的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庐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政治的敏锐洞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契丹人和汉人关系紧张的时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民族与汉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民族冲突的现实。

诗歌鉴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是一首反映历史与现实、民族与文化交融的诗作。诗中描绘的燕疆景象,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在字里行间中,苏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汉人与契丹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诗的开头便以“燕疆不过古北关”点明地域位置,紧接着对不同民族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与冲突。奚人和契丹人的生活状态映衬出汉人身处困境的窘迫,生动地表现出北方边疆的生存艰辛与文化变迁。诗中反复出现的“迁”字,暗示着民族流动与历史的无常,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而在对“汉人”的描写中,苏辙不仅反映了汉民族在历史变迁中遭遇的流离失所,还传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一联“自恨远祖从禄山”更是直指历史的悲剧,展现出深刻的历史反思与自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疆不过古北关:描绘地理位置,表明燕国的边界。
  2. 连山渐少多平田:自然景观的转变,强调平坦的田野。
  3. 奚人自作草屋住:奚族人自给自足,展现其独立生活的态度。
  4. 契丹骈车依水泉:契丹人生活方式的描写,表现出相对的富裕。
  5. 橐驼羊马散川谷:描绘生存状态,暗示经济活动的多样性。
  6. 草枯水尽时一迁:暗示流动性与生存压力。
  7. 汉人何年被流徙:反映汉人苦难与历史的流变。
  8. 衣服渐变存语言:虽然外在改变,但文化仍然保存。
  9. 力耕分获世为客:表现汉人的辛勤与无奈。
  10. 赋役稀少聊偷安:描述汉人生活的艰难与安逸的渴望。
  11. 汉奚单弱契丹横:强调汉人与奚人在契丹的压迫下的弱小。
  12. 目视汉使心凄然:契丹人对汉使的态度,反映民族间的对立。
  13. 石瑭窃位不传子:历史人物的描写,揭示历史的教训。
  14. 遗患燕蓟逾百年:历史遗留下的隐患与后果。
  15.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我反思与对命运的质疑。
  16. 自恨远祖从禄山:对历史的歉疚与自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奚人、契丹人和汉人之间的对比,展现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
  • 象征:草屋与车马象征着不同的生存方式与文化背景。
  • 拟人:以“仰头呼天”来强调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对命运的质问。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疆:象征着汉民族的根基与领土。
  • 草屋:代表着贫困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骈车:契丹人的富裕与强大。
  • 草枯水尽:暗示生存的压力与迁徙的无奈。
  • 衣服渐变:文化的变迁与历史的流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燕疆不过古北关”中的“燕疆”指的是哪个国家的边界?

    • A. 契丹
    • B. 汉
    • C. 燕
    • D. 奚
  2. 诗中提到的“奚人”主要指哪一民族?

    • A. 汉族
    • B. 契丹族
    • C. 奚族
    • D. 其他
  3. “自恨远祖从禄山”中的“禄山”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安禄山
    • B. 石瑭
    • C. 苏辙
    • D. 其他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使至塞上》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痛,与苏辙的诗歌形成对比,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汉人境遇。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诗八首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过岭寄子由二首 其一 次前韵送刘景文 次颜长道韵送傅倅 奉和陈贤良 临江仙·送王缄 和人登海表亭 菩萨蛮 赠徐君猷笙妓 次韵答王巩(一题:次韵答参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包含送的词语有哪些 剪虏若草 飞钳 屏厕 单价 病字头的字 忠诚不渝 宦室 一落千丈 镂金错彩 颖悟绝伦 王字旁的字 各得其宜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