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34
金缕曲 吊无名烈士墓
作者: 蔡淑萍
烈士长眠久。正清秋我来凭吊,冷风盈袖。
远望青山相拱卫,近看禾生垄亩。
有翠竹深深垂首。路隘地偏人罕至,
幸短碑残碣仍依旧。名失考,草丰茂。
坟茔荒矣心荒否?细倾听当年鏖战,
杀声雷吼。热血轻抛缘底事?
地下英灵不朽,应亦劝天公抖擞。
欲挽长江黄河水,洗神州大地无污垢。
高冢筑,奠杯酒。
烈士已经长眠了很久。正值清秋时节,我来这里凭吊,冷风在衣袖间穿过。
远望青山环绕,近看麦田生长在田垄上。
翠竹在深深的地方低垂着头,路途偏僻人烟稀少,
幸运的是短暂的碑石和残缺的石碣依然存在。虽然名字已不复考证,草木却生长茂盛。
坟墓荒芜了,心中是否也感到荒凉?细细倾听当年的激战,
杀声震天。热血轻易抛洒是为了什么?
地下的英灵不朽,应该也劝天公振作起来。
想要挽救长江和黄河的水,洗净神州大地的污垢。
高高的坟冢修筑,敬献一杯美酒。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历史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创作于对无名烈士的纪念之际,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英烈的缅怀。
《金缕曲 吊无名烈士墓》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历史感的诗作。全诗以清秋的意象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无名烈士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青山和禾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烈士墓地的神圣与宁静。
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烈士长眠久”引入主题,直指无名烈士的安息之地,随后用“冷风盈袖”描绘出秋天的寒意,象征着对逝去英灵的哀悼。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青山环抱、禾田生长,生动展现了生与死的对比。
而后,诗人转向了对墓碑的描写,“短碑残碣”暗示着烈士的名字被遗忘,墓地的荒凉与草木的茂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感。诗人质问“心荒否”,不仅是在问烈士的墓地,也在反思自己内心的荒凉。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通过“倾听当年鏖战”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表达了对牺牲烈士的敬仰与追思。最后一句“欲挽长江黄河水,洗神州大地无污垢”,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对烈士精神的传承。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将个人的哀思与国家的历史紧密联系,展现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民族复兴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无名烈士的缅怀,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回忆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深邃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激动
D. 宁静
诗中“热血轻抛缘底事”的意图是?
A. 表达对烈士的尊敬
B. 质疑牺牲的意义
C. 赞美战争的胜利
D. 描述历史的悲惨
诗中提到的“长江黄河”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国家未来
C. 文化传承
D. 人民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